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最好的晚年生活
文人的收获
小历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6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人的收获

 

□阿紫(湖北武汉)

郭德纲曾在相声里讽刺过主流相声演员,说他们恨不得穿制服说相声,显示自己是有编制的。其实要说官本位思想,谁都比不过某些文学中老年。我所在的几个文友群里,大家常常攀比“身份”,谁是省作协会员,谁是市作协会员。县级会员都不好意思发声,倒是偶有几个非会员对这种“身份”不以为然,顿时会招来“群殴”。会员们会说他们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羡慕嫉妒恨,你一个“白丁”竟敢看不起我们这些有“功名”的人。

然而相比主流相声演员,这些有“身份”的作家境况更糟。主流相声演员虽然没有制服可穿,起码有一份旱涝保收的工资。而草根作家即便有会员证,那也只是一种民间社会团体的身份证明。生活中这些人有的在打工,有的在种地,并不能靠“功名”养活自己,脱产搞创作。

除了比“身份”,某些文学中老年探讨彼此的作品时,也喜欢攀比所发表报刊的品级,什么省级期刊、地市级报纸……我曾经在一家文化公司供职,那家公司租用刊号办了7本杂志,论刊号“品级”,什么级别都有,可是公司老板以前只是个下岗职工,股级干部都不是。

一心论“身份”比“级别”的文学中老年,大多没有什么创作业绩。少数文友资质不错,十几年前还是文学青年时,已经出了不少书,有的常在知名报刊开专栏。他们中不少人对我说过,专栏化是今后报刊的趋势。言下之意,他们作为专栏作家,就是未来中国文坛的中坚力量。然而时间最能检验预言,如今报纸副刊并没有普遍专栏化,有些杂志爱搞专栏,发行量却也每况愈下。

以色列作家马里杨·别连基写过一篇文章《给写作爱好者的忠告》,文中有这么一段“如果您在畅销杂志上每天写专栏,除了您自己,同样也没人发现。比如您吧,作为读者,您知道我写这种专栏文章已经好多年了吗?”回想10多年前专栏繁荣期,那么多知名专栏作家,如今我们还能记得几个名字?即便记得一两个,却也想不起来他们曾写过些什么。马里杨·别连基还给文学老中青列了一份名单:亨利克·彭托皮丹、弗兰斯·西兰帕、西格丽德·温塞特、卡尔·斯皮特勒、何塞·埃切加赖、卡尔·耶勒鲁普、哈辛特·贝纳文特……好几十人,一个比一个陌生对吧,但你不知道的是,这些人全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实,无论哪国读者,听到这些名字恐怕都会觉得很陌生,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常有文学老中青自诩写作不为稿费、不为出名,只是出于内心的热爱,为了陶冶自己的情操……然而只要他们再多说几句话,就能听出来下笔就是奔名利去的。其他领域流行“二八定律”,也就是说只有20%的从业者能获得相对成功。而文学写作领域,恐怕得是“万一定律”,一万个作者中也很难有一个真正“名利双收”者。所以不妨将“自诩”当初心,99.9%的文学老中青,写一辈子最终能感觉到“陶冶了情操”,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