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步长注射剂“自查没问题”,药效不能自说自话
“回购”圈套
捐献遗体“管接不管送回”,寒了多少人的心
“昆明恶霸”孙小果有着一对怎样的父母?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献遗体“管接不管送回”,寒了多少人的心

 

总有“中国遗体捐献数量太少”的感叹,也总有人强调中国人观念落后。但改变社会认知的主动权,还在相关机构手中。

□李强

2016年4月18日,罹患白血病的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女孩杨家珊去世,按其生前遗愿,其遗体捐献给了成都医学院作医学研究,成为该县遗体捐献第一人。

三年后其父杨正贵按规定想要回骨灰时,却遇到了离奇的尴尬。66岁的杨正贵不识字,委托一位在外打工的亲戚打电话到成都医学院询问,得到的答复是:家属随时可以前往领取,但医学院不负责将骨灰送回。杨家是贫困户,老人一无文化二无路费,要去成都取骨灰的确有不少困难。

事情就这么卡住了,直到媒体介入,成都医学院仍然坚持:“成都医学院是教学科研机构,不具备将骨灰送回筠连老家的能力。”不过,舆论压力之下,最终答应护送杨家珊的遗体回家。

站在人性的角度说,捐献遗体供学院作医学研究,不论对于捐献者,还是对于捐献者家属,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决定。作为医学院应拿出真诚,尊重这些“无言的老师”。捐献者家属“让接受单位送回骨灰,好让女儿入土为安”,流露出的愿望很朴素,要求显然很合理。

对学院来说,尽管有千般理由难满足“送回骨灰”的要求,需要捐献者家属“自行领取”,都抵挡不了这一问:人家把整个身体都献给医学事业了,你还有什么借口?

一所医学院应有必需的人文素养和人道精神。劝募遗体捐献时,一脸诚恳,又是发证书,又是派车接遗体,等到遗体被医学利用完成了,就换一张脸,“没能力送”了,甚至推说国家没明确规定,这只会寒了捐献者的心。

在边远的筠连县,当时女孩杨家珊付出了多么大的勇气才会做出捐遗体的决定,目不识丁的杨家爸爸不知又经过怎样的挣扎,遭遇了多少误解。他们的付出值得医学院为捐献者提供一个体面的归宿。

总有“中国遗体捐献数量太少”的感叹,也总有人强调中国人观念落后。但是,改变社会认知的主动权,还在相关机构手中。在强调仪式感的当下,护送捐献者骨灰回归故里,既让捐献者及其家属获得应有的尊重,又加深人们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明明是一举多得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