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医生以一种反常的方式,似揭开了潜规则的一角,所言是否属实仍有待调查,但公开、透明的调查,才有说服力。医院有必要完善制度,排除潜规则,让医德具备充分的制度基础。”
□光明
“虽然现在取消了药品加成,但在医院里,医生开药拿回扣的现象却并没有消失。”日前,海南万宁和乐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华生(化名)向海南特区报反映,包括他自己在内,该院很多医生存在收受药商回扣的情况,卫生院管理层却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甚至有可能也参与其中。记者前往该院了解情况,相关负责人表示,未听说有医生拿回扣的情况,也并未听说有医生私自与药商接触。
万宁市卫健委5月21日晚发布消息称,将进一步加强该专项调查组力量进行深入调查,调查处理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同时为了便于开展调查,决定对和乐中心卫生院院长唐某某、药房负责人李某某作出停职审查处理。
医生举报自己“吃回扣”,对医生本人来说,这一行为风险极大。无论举报坐实与否,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大概免不了一番重大挫折。从常理推测,其若无相应证据与充分觉悟,大概不会有此“悲壮”之举。
当然,医院负责人表示“听说有医生拿回扣的情况,也并未听说有医生私自与药商接触”,这类当着记者的面说的话,姑妄听之吧。公开、透明的调查,才有说服力。
该医生以一种反常的方式,似揭开了潜规则的一角。当然其所言是否属实仍有待调查,但这不影响公众出于日常经验,对其中可信程度作出自己的判断。医药回扣,对许多人来说,大概并不陌生;从常识推测,大概也不相信这已经绝迹。
检索新闻,这样的新闻也不少见。2016年,央视就曾报道,记者历时8个月,调查了上海、湖南两地的6家大型医院,发现医药代表天天跑医院,向医生推销药品。只要患者购买了药品,医药代表就能提成10%左右,而他们返给医生的药品回扣,比例高的达40%左右。这则涉及了多地、多个医院的调查报道,为药品回扣的普遍性作了一个注脚。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的互联网舆论生态中,医生是颇受同情的群体,也是在道德层面备受讴歌的群体。反过来说,对医德的高期待,对尽职医生不吝赞美,这种舆论褒奖恰也是试图在机制之外加以道德约束。由于专业知识的鸿沟与监督手段的缺乏,树立一种道德范式,也就成了舆论有心无心的选择。这种道德期待,却又无法掩盖公众对诸如药品回扣等潜规则的无能为力。
也正因为有那么多医者仁心的医生,才有必要完善制度,排除潜规则,让医德具备充分的制度基础、而非依赖过人的道德自觉,不让医德无缺的医生徒生无奈心酸之感。否则,社会对医生群体的整体观感必然是反复摇摆的,要么因为一个感人故事而光辉璀璨,要么因为一种潜规则而龌龊不堪。这种摇摆面貌,也不利于医生的职业认同,进而影响医疗行业的整体积极性。
无独有偶,近日,有网友爆料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博士生举报其导师乱装支架并收回扣,装一个回扣一万元,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办公室表示目前正在调查中。其最终结果虽然同样有待调查,但回扣等问题的发现,往往有赖于内部人“奋不顾身”的举报。这样的方式路径,本身就该深思。
(相关报道见昨天A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