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考试靠“聪明药”?别把孩子推进毒品火坑
陷阱重重
“盯着手机不理伴侣算家暴” 莫把法律概念扩大化
培养18位硕博的“状元村”,该靠“状元”振兴吗?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9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养18位硕博的“状元村”,该靠“状元”振兴吗?

 

城里娃都在拼“起跑线”,农村娃要到达别人的起跑线可能需要先翻越一座山。在情感上,“状元们”或许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出把力”,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必尽的责任和义务。

□孟然

昨天,有媒体刊发报道《培养出18位博士硕士“状元村”,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引发热议。

报道说,作为远近闻名的“状元村”,山东泰山脚下的洼里村40年来走出了9位博士、9位硕士以及将近60个大学生。然而,这些在城里做了教授、公务员的“状元”,却无法反哺更多,也无力阻止故乡的空心化。

因为贫穷,父母就把一切希望寄托于孩子上学、考学,在所不惜;最终在城市里扎根的孩子,同样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对父母堪能照应,对家乡则难以顾及——洼里村的故事,在山东以及全国很多地方都在上演。

那些“衣锦还乡、给乡亲分红包盖别墅、让故乡一夜之间旧貌换新颜”的故事,只有极少数。对绝大多数“第一代移民”来说,在城市里扎根、抚育后代,已经耗尽几乎所有力气。

然而,在这篇文章的留言区,不乏一些冷嘲热讽:“一百个博士硕士不及一个衣锦还乡的企业家!”“教书不育人,这么多博士硕士就不能出钱出力改变家乡的状况吗?”

其实,不少通过求学之路改变身份的“城市第一代移民”,所从事的职业无非是公务员、高校老师、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等。这些职业意味着,他们很难大富大贵,难以成为“马云”,难有余力回报家乡。但不可否认,这种稳定感为他们摆脱了儿时贫困带来的那种不安。他们靠读书走出乡村,用工作建立自信,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人生的方向——教育能够如此重塑一个人,足矣。

人的成长背景、见识可能千差万别,但理性思考的能力却是互通的。对于没有背景、没有指路人、没有依靠的农村“漂一代”来说,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有把握的人生道路,让未来稳定地向上延伸,是他们做出的理性抉择。城里娃都在拼“起跑线”,而农村娃要到达别人的起跑线可能需要先翻越一座山。

家乡的父母乡亲们或许不懂,孩子在城里的工作到底是干啥的、有啥用。但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在求学和工作中,不断发现自我价值、不断挖掘自身潜能,这就是读书带给他们的人生蜕变。

对此,没有人有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批评他们对故乡的“无能为力”。他们更不必接受人们阴阳怪气的嘲讽——“读了博士能怎样?”读了博士是不会怎样,但高等教育首先教会人们的,是对自己负责,是更独立的人格和思维。

在情感上,他们有改变故乡的愿望,他们或许比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出把力”,但这并不是他们的必尽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在城市里贡献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同样,“乡村振兴”也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完成——是建立更集约更高效的现代农业;是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去深耕农村这片沃土;是用高速信息传播和开放的市场,把农产品纳入“大流通”;是用更好的待遇和更广的前景去吸引“新农民”。

这些“农事”对村里走出的“状元们”来说,并非所长,也贡献不了太多。但他们在城市里扎根,却给了乡村发展的一种信心和力量:努力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不只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整个贫困人群的。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