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市·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家人爱生活 她在天空绘人生
乘客说手机落车上 的哥坚称“没见到”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9年3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句承诺,她多了个“公公” 一种责任,多了个“儿子”
爱家人爱生活 她在天空绘人生

姚春娥照顾家人吃饭
姚春娥在练瑜伽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有人说,女人能撑半边天。在湛河区马庄街道,有这样一个女人:她相夫教子,是个称职的妻子和母亲;为了一句承诺,她承担起照顾叔公和侄儿的责任,从此多了个“公公”和一个“儿子”,;她热爱生活,养花植草、习练瑜伽;她的爱不囿于自己的家庭,她热衷公益、爱岗敬业。在家人眼里,用撑字不足以描述她对这个家的付出;在同事眼中,她更像是在天空描绘自己人生的人。

这个女人,就是平煤神马帘子布公司原丝三厂女工姚春娥。

初见气氛冷

“刚拖完地吧?麻烦给我拿双拖鞋。”“不用不用,进来吧,两三天没收拾了,不用换鞋。”

3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湛河区马庄街道华西社区姚春娥家,脚下老款的地板砖干净得像是打了蜡,能映出人影来。两室一厅的房子里放着老旧的木制沙发和斑驳掉漆的茶几,四处角落则放满了生机勃勃的盆栽。

虽然岁月在54岁的姚春娥脸上留下了不少印痕,但从背后看,身材纤细的她仍像20多岁的姑娘。

把记者领进门,她步态轻盈地闪进了厨房。“中午做啥饭?”记者跟了过去。“擀了绿豆面条,俺家人爱吃这个,一会儿你也尝尝。”案板上放着切好的葱花和韭菜,锅排上是码得整整齐齐的手擀面。姚春娥用笊篱捞出锅里氽好的萝卜缨晾在碗里,然后撒上一把熟黄豆。“先搁这儿吧,等他们回来再下面。”

记者回到客厅,姚春娥又走进卧室,拿出两盒牛奶递过来。“家里没好茶,喝这个吧。”接着走到阳台上侍弄花草。好一会儿,她低头不语,屋内气氛一时有点冷。

吱扭一声,姚春娥的丈夫李盈春进了门。记者上楼时,他在楼下抽烟,患过脑梗的他虽然恢复得不错,但走路还是不太利索,上到七楼的家,他用了将近十分钟。

脱掉外套,李盈春坐到餐桌前,给手机充电。“今儿个她调了班,专门在家等着你哩。”他说。

一句承诺,多个“公公”

这是记者第二次见李盈春。

3月5日下午,记者过来采访,打听姚春娥家是哪户,正遇上在楼下修摩托的李盈春。53岁的他身材魁梧,嗓音沙哑,头发稀疏。他在平煤神马集团五矿做了20多年电工,一辆骑了十多年的铃木摩托保养得不错,只要是不掉漆的地方,都擦得锃亮。

“她上班去了,平常不咋看手机,你打电话她估计也接不到。”李盈春边修摩托边跟记者聊天。他和姚春娥老家都在许昌市襄城县农村,1995年二人在平顶山市区结婚,两年后有了儿子。

二人恋爱期间,姚春娥有一次去李盈春家,见到了五叔公李延犁。那时50多岁的李延犁还未成家。他跟未过门的侄媳开玩笑说:“我老了就跟你俩过,你们给我养老吧?”“中啊!”姚春娥应承了下来。

就是这声“中”,她又多了一个“公公”。

婚后,夫妻俩在五矿租房子住。有一次二人回老家,五叔公哭丧着脸从外面回来,姚春娥问咋回事,李延犁不吭声。姚春娥追问,五叔公委屈地大哭起来:“街坊邻居看我笑话,说亲儿子还不一定靠得住,更别说侄娃子了,让我趁早找个老伴儿。”姚春娥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说:“叔,你放心。我说过的话算数,你以后就跟着我们过。”

2001年,夫妻二人借钱在湛河区马庄街道华西社区买了套两居室。婆婆去世得早,有了容身之处的姚春娥立即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把公公和五叔公都接了过来,与他们一家三口一起生活。

2004年的一天,李延犁突然头晕得迈不开步子,姚春娥带他去医院检查,李延犁被诊断为脑血管硬化。住院治疗期间,姚春娥悉心陪护照料,得知二人关系的管床医生对着李延犁感叹:“不是吧?我还想着是你闺女哩!”

如今,74岁的李延犁已经跟着姚春娥和李盈春生活了18年。

2014年,姚春娥公公的矽肺病发展为肺癌。之后3年,姚春娥每天变着法儿给公公做饭。公公因久病发脾气,一向节俭的姚春娥买回美食讨他开心。2017年公公弥留之际,决定把自己的工伤补偿款留给李盈春没有工作的妹妹,夫妻俩一句埋怨的话也没有。

帮丈夫重新站起

“逼”儿子脱胎换骨

2009年冬天,正上班的李盈春突感不适,手脚有些不听使唤,他没在意。两天后他突然倒地,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脑梗。苏醒后的李盈春发现自己偏瘫了,走不成路,也说不了话。

出院回家后,姚春娥坚持每天给丈夫做按摩,拉着他一步一步向前挪。经过近3年的不懈努力,李盈春才恢复成现在的样子。“那时我是真不想活了,不想拖累这个家。”李盈春坦言,正是妻子的坚守帮他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夫妻俩的儿子李伟光今年22岁,去年大学毕业。今年3月5日下午,记者与李盈春在楼下聊天时,见到了刚下班的李伟光。那天是他大学毕业后第一天上班,在一建筑公司做监理员。近一米九的小伙身材健硕,戴着眼镜,手上拎着个健身包。他以前很胖,母亲“逼”着他去健身房,一年多减重70多斤,犹如脱胎换骨。“毕业头一年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减肥。没有好的身体,一切都白搭。”姚春娥说。

视侄儿如己出

3月6日正午,李延犁外出归来,身后跟了个男孩。

“这是谁家的孩子?”记者问。

“俺侄儿,奇奇。”李盈春说。

李盈春兄弟姐妹四个,9年前,他弟弟欠债“跑路”,弟媳也抛下刚1岁的儿子不辞而别。自此,姚春娥家又多了口人。伺候病床上的丈夫,照顾年幼的侄儿和两位公公,牵挂儿子的学业,姚春娥硬是扛了过来。如今,10岁的奇奇上小学三年级,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李延犁说,遇见春娥这个侄媳,是他们李家的造化,要不是她,这个家过不下去。

厨房传来煎炒声,姚春娥开始炝锅了,花椒、蒜蓉、姜末的香气混在一起,让人感觉到饿。

水开、下面、入菜,一大锅山野菜杂面条做好了,这是姚春娥给儿子过生日准备的,遗憾的是李伟光中午要在工地干活,回不来。

接过碗筷,坐在这家人中间,从业近10年头回在采访对象家吃饭的记者,感受到席间涌动着的浓浓亲情。这碗面,真有味!

热爱生活,赢得尊重

生活的压力并没有打垮姚春娥,反而让她更加坚定地去追求美好事物。她从8年前就开始健身、练瑜伽,羽毛球、柔力球、广场舞样样精通,还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她是个了不起的女人,我真心佩服她。”与姚春娥在一起做志愿服务的工友季玉环告诉记者,姚春娥是个爱生活、会生活的女人,有勇气面对生活压力,更有方法解决生活难题。

记者离去时,姚春娥从阳台上取来一盆吊竹梅递过来。“我看你朋友圈了,家里花也不少。这盆你拿回去,越晒越绿,越晒越艳,好养。”细腻的阳光落下来,照得吊竹梅叶子泛着绿光。

马庄街道于3月6日举行了迎“三八”表彰活动,仪式上,马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学军说:“他们用平凡的家庭故事诠释了普通百姓对美德家风的理解,真实生动,感人至深,令人敬佩,值得学习。”这句话用在姚春娥身上,挺合适的。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