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市·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申请“慢病”被告知不符合条件
晚报热线
等信号灯 切莫挡道
路灯开关时间 已调整
杨绍卿:从爱读书到爱写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8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旬翁笔耕不辍 六年出版五本书
杨绍卿:从爱读书到爱写书

12月25日,杨绍卿在家中看书写作。
 

□本报记者 杨元琪/文

李英平/图

写书、出书对于普通人来说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但已经年届八旬的杨绍卿却对此“上了瘾”——2012年至今,6年来他出版了5本书。这位从田野里走出来的农业专家在退休后成了一名高产的“职业作家”。

阅历即财富

杨绍卿家住新华区曙光街街道曙南社区,一套底层住宅带着一个小院,院内花鸟鱼虫样样都有。12月25日上午,记者走进他的书房,咖啡刚刚泡好,香气四溢。杨绍卿招呼记者坐下后点燃一支烟,说,咖啡和烟是他写作提神的两大法宝。

杨绍卿祖籍许昌市襄城县颍桥镇,虽已80岁高龄,但身体硬朗,声音洪亮,思路清晰。1954年初中毕业的他刚刚15岁,进入原华北军区航空军事技术学校学习,随后被分配到驻京空军某部服役,成为一名雷达兵。1957年复员考入南阳农业专科学校,1960年毕业被分配到内乡县农业局,因口才好、文字功底扎实,被留在机关。1963年,通过干部交流回到襄城县农业局,后又被分配到颍桥镇农技站,成为一名基层农业技术员。1981年,被调到原平顶山市农科所。1986年又被调到市园林处河滨公园管理处任副主任,直到2000年退休。杨绍卿说,退休后能够著书立说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退休后,杨绍卿还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修路、兴修水利,累计花费十几万元,向家乡捐献图书3000余册,还无偿为考叔祠修复设计规划图,因此荣获“襄城好人”称号。

杨绍卿的书房在小院一侧,窗台下摆着两张书桌,上面堆满了书稿和工具书,墙角的书柜里摆满了藏书,书柜下面摞着几尺厚的稿纸,有些都已泛黄,这是杨绍卿数十年积累下来的手稿。“老骥伏枥耕晚器,有生之年重拖犁。所学所用耕大地,为寻所乐仍奋蹄。”这是杨绍卿写字台上装裱的一首诗,也是他的座右铭。

“我是个农村孩子,小时候能有书看是很不容易的事,多亏我有一个优秀的启蒙老师。”杨绍卿说,小学时他的班主任马颍达会写一些剧本让他和几个同学演话剧、相声,于是他逐渐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复员到地方,他始终保持着读书的习惯,至今每年也要细读十几本书。

2000年退休后,杨绍卿有了大把时间遨游书海。从2000年至2012年,他读了近百本书,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2012年开始,他着手自己写书,迈出了“作家”的第一步。

六年五本书

2012年,杨绍卿带着对故土的深爱之情,走村串户,搞座谈、翻县志,经过潜心创作,于2013年出版了《乡土故事汇》一书,全书20万字,将故乡逸闻趣事归为一册,深受好评。随后,他又深入挖掘颍桥历史传奇人物李三教,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演绎,出版了长篇小说《李三教传奇》。紧接着,又写成极具历史参考价值的《颍考叔》一书。

“我之所以写故乡是因为我爱故乡,想把故乡的历史文化流传下去,让故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杨绍卿说,在写作高峰期,他每天要伏案8个小时。2016年,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出版了小说《我的农民爷爷》。今年杨绍卿八十大寿,作为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他又出版了历史小说《颍河儿女》。目前他还有两本书已经成稿,有待出版。

文学作品是杨绍卿创作的一部分,之前他还出版了两本专业书。1997年,与他人合作,杨绍卿出版了《仿古建筑施工应用技术》,2001年出版了《室内花卉栽培与装饰》。

“有人打牌钓鱼,有人唱歌跳舞,而我喜欢写作,这份喜悦和成就感是什么也换不来的。”杨绍卿说,趁着现在身体还算硬朗,他准备多挖掘家乡的文化和故事,写出来,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故土。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