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撵不上的电话时代
小历史
征稿启事
居延海美景
莫忘取悦自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12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撵不上的电话时代

 

□尹红岩(河南鲁山)

说起手机,现在没有人不熟悉它,上至耄耋老人,下到两三岁的孩子。当然,想起缺电话、没手机的年月,说起我们自己使用电话的经历,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接触电话是1996年下半年,那时我上大学一年级。有一次,我有事需要找城里一个亲戚帮忙,因为以前很少联系,也不知道他家住在哪儿。后经多方打听,只得到她单位的一个电话号码,还是一个主机号加分机号的联合号码。我去请教同学,同学说这样的号码不好打,需要先打主机,然后主机接到后再转分机号。

学校宿舍旁边有个小卖部,里面有个收费的公用电话。可小卖部人来人往,我害怕第一次打电话闹笑话被别人看到,就一直站在小卖部门口等,等到没人的时候才走了进去。我拿着电话号码,小心翼翼地看着纸上的数字,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拨。也不知道是着急还是紧张,连拨了几次主机都没拨通。这时有两三个人也要打电话,老板见我未拨通还耽误别人,便不屑地说:“不会打就别打了,先让人家打。”我像做错事似的,满脸通红,放下电话撒腿就往宿舍跑。从那以后,我很少去那个小卖部买东西了。

1998年8月,毕业后的我到县里一家子弟学校当了老师。这里的条件稍微好一点,办公室基本都有电话。只不过除了校长办公室那部电话是可以拨打出去的,其他的电话都只能内线拨打,不能对外拨。即便是这样,我们这些年轻人也很满足,因为至少可以接电话嘛,再说总比没有强。那时候的工资少得实在可怜,要想安装一部属于自己的电话,估计不吃不喝也要攒一年的工资。我们这些单身老师,最常接的电话就是门岗的。每当有电话来,看门的大爷就会冲着办公楼扯起嗓子喊:“某某某,你的电话——”然后,就会听到咚咚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那时候,接电话也成了一个有趣的话题,特别是处于恋爱期的人去接电话,大家都会热议一番,调侃一番,弄得接电话的人总是不好意思。

1998年,农村老家安电话的还很少,而我们家安装了一部。那时弟弟妹妹都在外打工,我又在外工作,父母非常牵挂。他们俩就决定安装一部电话,事先也没说,电话接通后,我才知道的。我问多少钱,老母亲心疼地说:“可不便宜,杂七杂八下来3000块钱。”后来,家里的电话成了宝贝。邻居亲戚们知道了,需要对外联系就会来我家打电话,有的不好意思,还非要留下一些电话费。因为打电话,还不时闹出这样那样的笑话。

2001年,亲戚送我一部旧摩托罗拉手机,通身磨损得不成样子,电池也不耐用。然而就是这么一部不起眼的手机,同事们都羡慕不已,有事儿没事儿就到我办公室问这问那,还拿着手机爱不释手地欣赏一番。后来我又接连用了两个二手手机:一个是波导,一个是诺基亚,都是朋友淘汰的。

到了2003年,手机技术发展迅速,品牌和功能逐渐多了起来。我和妻子决定买一部新的手机,最终我们选了一部绿色的摩托罗拉,还是彩屏的。对于这部新手机,每次使用我都小心翼翼,唯恐磕着碰着,唯恐力度过大把键按坏了。

再后来,开始流行智能手机,价格越来越便宜,款式越来越新颖,功能越来越齐全。我们家又先后使用过三星、诺基亚、TCL、华为等品牌的手机。至此,手机已经成了老百姓家里的寻常之物,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物件了。

而现在,我们不仅仅局限于用手机打电话了,还可以用来视频、购物、拍照、付款、查资料等等,极其方便。

网上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段子:人类发明的什么东西最厉害?原子弹?错!是智能手机!因为智能手机把老东西都给干趴下了——干掉了电视机、电脑、手表、座机、照相机、收音机、手电筒、镜子、游戏机,还干掉了钱包、台历、挂历……

从城市到乡村,手机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智能,没有电话的时代便成了永久的回忆。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