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朋友无圈
好书《悉达多》
小历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书《悉达多》

 

□曲令敏(河南平顶山)

对于当今的低头族,《悉达多》不过是一本旧书。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让美国的年轻人着迷,那毕竟是半个世纪前的事了。前些日子,儿子把它推荐给我,没想到一打开就放不下,每一卷都有惊喜。在人生的秋末冬初,我终于明白张中行先生不买书不存书的缘由——他自己已经成为一座图书馆了。而我近年的不读书,虽不是因为学富五车,也是满目黄叶似旧识。《悉达多》却让人耳目一新,又陌生又熟悉。对于我这个老旧滑丝的钢笔帽儿,更多的是清理和整合,凸凹之间,丝丝入扣……

“人必须找到自我之内的源泉,人必须拥有它,其他的一切只是探索——是弯路与错误。”每一个用心灵行走的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

“没有一个人能消除那永恒的饥渴。”这实在是高估了芸芸众生。活在当下,大家乐此不疲地玩着钱和权的游戏,除了争抢各色花帽,我们之中还有谁在心灵的寂静中止不住地渴求生命的真相和活着的意义?

“世界充满辛酸,生命即是苦痛。”这是一句大实话,这本书就是想借主人公悉达多穷其一生不知疲倦地追寻,来解答生命的意义,找到最终消除辛酸与苦痛的方法。

悉达多是婆罗门贵族子弟中的佼佼者,他为了寻找生命的终极真相离家出走,成为苦修的沙门,忍饥挨饿,任凭烈日暴晒,雨雪淋浇。他匍匐在荆棘丛中,试图弃绝自我,化为苍鹰,化为石头,化为豺的尸体,借此逃脱自我并融于万事万物、万千形态之中。可结果并没有如愿以偿,因为人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可能逃离自我。即便是佛祖达摩,也不可能真正普度众生,“因为佛陀的智慧和秘密(他了悟的瞬间)不可传授,人必须要经验自身”。

深知其中味的悉达多再次投身滚滚红尘,凭借他学到的看家本领——思想,等待,斋戒,在世俗社会里如鱼得水。他师从伽摩拉,经她介绍和提点,悉达多结识了大商人伽摩湿瓦弥,饱尝了爱情、财富和成功人士能够享有的一切。可抵挡不住日复一日的腐蚀和消磨,他从置身高岸看浊流的灵魂高贵者,堕落到放浪形骸、随波逐流的行尸走肉,一旦清醒过来,便对自己产生了极度的厌倦和恶心。悉达多在痛苦与惊惧中落荒而逃,恨不得杀死自己。就在他决定投河的瞬间,清修时代的信仰拯救了他。沉寂多日的灵魂之鸟开始歌唱,心中泉源苏醒,悉达多得以涅槃重生。

经历了尘俗生活的空虚与疯狂,悉达多久久思索着自身的变化——一个苦苦追寻人生真义的青年变得老朽而丑陋,这让他彻底醒悟,决心跟随得道高人老船夫学习撑船,成为摆渡人。熬过与心爱之人的死别,熬过与儿子的生离,悉达多学会了倾听并听懂了河水的话语,用一颗宁静的心灵,一种期盼而又宽容的心境去倾听。滴水入海,瞬间便是永恒。

赫尔曼·黑塞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在这本书里融会了佛教与道教等东方文化的精华,借悉达多穷其一生地求索,寻求到了消除痛苦与辛酸的人生奥义:一个人必须深入自己的最深处,才能抵达一种无止息的平安,一种无懈可击的宁静。

记得多年前我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理想境界就是像麦子一样活着,像大杨树一样活着。但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至少会有小麦在野、杨树在风的时刻。哪怕一次次抵达,一次次滑落,也要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即便一次又一次被击败,也要在对诸事万物的穿越中拥有幡然醒悟的时日,让这一束束短暂的天光青山丽水一样照亮我们的生命。

超越是非善恶,活成一块大石头,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如果没有了对真与善与天道大美的深情,人的心灵不可能汩汩流淌,遍历百川,开出温暖市井红尘的花朵。

总之,对于风中落叶一样滚来滚去不知所往的人来说,《悉达多》最大的好,是让潜心读它的人沉静下来,得以逃脱生命循环的繁重与折磨,看见了青山夕阳,听见了河水流动,闻见了百事万物自带的芳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