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市·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挖老区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市区三条道路绿化打造“花样鹰城”
市区8条线路公交车绕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挖老区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省市媒体“革命老区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郏县
媒体记者参观安良镇曹沟村的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旧址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11月14日至15日,省市媒体“革命老区行”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郏县。采访团一行深入姚庄回族乡、广天乡、安良镇等地辖区内的革命老区参观走访,寻访革命遗迹,感受红色土地的新变化,体验老区人民的新生活。

郏县是国家首批革命老区县,共有11个革命老区乡镇,涉及贫困村共55个。近年来该县在加强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老区脱贫步伐等方面持续发力,同时深入挖掘老区革命历史资源,打造红色基地,以红色力量助推老区乡村振兴。

14日下午,媒体记者乘坐中巴车前往姚庄回族乡。一棵粗壮的古槐路中而立,石板上的铭文显示,这棵古槐名为“思乡槐”,相传为明洪武年间山西汾阳移民迁居此地后所植,迄今已有600多年,被列为县级古树名木加以保护。

姚庄回族乡距郏县县城13公里,是平顶山两个民族乡之一。该乡茶食文化积淀深厚,是远近闻名的长寿之乡。近年来,该乡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树文明乡风,推动乡村振兴。

崎岖的古茶道、斑驳的石磨、静谧的竹林……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小张庄村,犹如进入世外桃源。沿小石台阶穿行村中,路旁是紫藤和白椿合二为一的“爱情树”,家家户户门前大小不一的水缸内栽种的菊花开得正艳。“听说要整治居住环境,家家户户都很支持,把家里不用的水缸甚至和面盆都搬出来了。”有村民告诉媒体记者一行。

村中大树下,有老人三三两两围坐在石桌旁,怡然自得。这个小山村里居住着我市目前最年长的老人张学礼,他出生于1902年,今年116岁高龄。

媒体记者来到张家时,张学礼老人正端坐在院子里品茶,精神头不错。看到有人进门,老人热情地打招呼。张学礼幼时读过私塾,学过经商,性格开朗,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前些年春节,不少乡邻来请老人写对联,还经常有游客慕名而来打听长寿秘籍,品尝村里特有的农家茶点。

该乡党委书记赵战营介绍,近年来,该乡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垃圾分类处理,使全乡月均垃圾外运量下降了80%;在各村打造“一街一主题,一路一景观”,建设花园式村部、花园式卫生室、花园式学校等;全面倡树文明乡风,积极创办“公益星”“孝悌星”等“六星”人物评选等活动。2018年10月姚庄回族乡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昨天上午,中国·郏县美食文化周开幕,媒体记者走访美食街,与当地群众一起感受这里的美食文化。随后,媒体记者来到广天乡参观知青博物馆,观看上世纪七十年代拍摄的知青题材纪录片。

昨天下午,采访团成员来到位于安良镇曹沟村的豫西抗日根据地曹沟旧址。此处是河南省罕见的规模性八路军抗战遗址,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平顶山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

据介绍,1945年4月,曹沟村是中共河南区第六地委、第六专署、第六军分区和中共禹郏县县委、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禹郏县独立团驻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指挥八路军河南抗日六支队及临登、禹郏、宝丰、鲁山等地的抗日军民,开辟了八路军豫西抗日斗争主战场,打通了新四军与延安联系的红色通道,建立了稳固的地方政权,被后人称为“小延安”。

依托当地红色资源,郏县积极建立红色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用好革命遗址,创新活动载体,拓展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让革命故事广泛传扬,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以此提高郏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红色旅游成为当地的特色品牌。

省记协副秘书长王燕说,此次省市媒体“革命老区行”集中采访活动得到省市媒体的大力支持,集中展示了革命老区的历史与今天,全面展示了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务实重干的精神风貌。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