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改革开放40年·窗外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农民工蒋鹏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8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工蒋鹏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本报记者王春霞 实习生郭玉婧
←在马来西亚的工地上全副武装的蒋鹏辉
图片由蒋鹏辉提供
 

11月11日上午11时许,马来西亚新山市海边,在一个中国人开的餐馆里,蒋鹏辉正与来自河南的几个老乡开心小酌,桌子上摆着盘盘碟碟的菜品和青岛啤酒,对家乡的思念被融入各自聊着的家事里。

此时,距离蒋鹏辉离开叶县老家乘飞机来到这里,仅仅过去了47天。不过,从他特别放松的话语里,记者听出他已经完全适应了异国他乡的生活,尽管这是39岁的他第一次出国打工。

当天,是他和工友休假的日子,记者与他约好微信聊天。他发来了小聚的图片和一段海上的视频,说:“我现在就在海边,这里是马六甲海峡,对面就是新加坡,海上有许多等待过海峡的船只。”

蒋鹏辉从20岁就开始外出打工:1999年至2007年,亲历了改革开放前沿东莞的飞速发展;2009年至今年5月,见证了省会郑州的快速崛起;今年9月,跨出国门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他的三段打工历程与我国近20年经济发展的脉络可谓不谋而合。

A

东莞:

见证电子产品飞速换代

蒋鹏辉家住叶县邓李乡后邓村,1998年他从石龙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技校毕业,当时学的是汽修专业。1999年春节过后,他随着南下打工潮来到广东东莞,在毅力工业集团打工。这是一家由港商投资的影音设备电子产品公司,其产品多出口欧美等国。蒋鹏辉的具体工作是组装或维修电子产品,有汽修基础的他很快就学会了维修各种电子产品。

“记得那时候,刚开始工资是500多,第二年就涨到了900多,第三年又涨到了1000多,工资是比内地高不少,只不过每天一坐就是十余个小时,身体有点吃不消。”回忆当年的打工岁月,蒋鹏辉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太快了。

他说,刚去的时候不少人还在用数字传呼机,到第三个月,他发了工资就花八九百买了一个中文传呼机。后来就见仓库保管员拿了一个大哥大,结果没过两个月,翻盖手机就出现了。2001年,他买手机的时候,家中还在流行装固定电话。他记得过年回家,他带回的MP3、耳机、DVD等,都是亲友们的稀罕物。

他刚去的时候,厂里在生产EVD,后来逐渐被DVD、低音炮、家庭影院、投影仪等取代,就像走马灯似的,新的电子产品不断出现,有的产品仅生产2个月就不做了,“几万人生产2个月,至少也生产了上千万台,够市场上卖一阵子的了”。他说:“像DVD刚开始出厂价2000元一台,后来很快就变成三四百元一台。常常是内地市场卖得正火的时候,我们这里已经停产了。”

一直干到2007年,由于厂子要搬迁至清远,蒋鹏辉决定回乡。“每天上班久坐,出现了腰腿痛的职业病,回到家乡调整了一年才好。”他说,虽然那段打工经历很辛苦,但对他影响很大,毕竟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识。他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连回乡盖房子的格局跟周围人都不一样,不是那种中规中矩的老样式。

B

郑州:参与省会建设深感自豪

2009年春节,碰到在郑州打工的亲戚,问他愿不愿去郑州的建筑工地做电工,并拿出电路图纸让他识图。结果他一看图纸,比起当年电子厂生产DVD的电路图,简直是小菜一碟,“一台DVD的图纸A4纸就要5张”。当时在郑州建筑工地打工的工资,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南方电子厂的工资,蒋鹏辉决定转战省城,开始了第二段打工生涯。

“一开始到中建八局在郑东新区承建的一个施工项目工地做电工,那些年正赶上郑州房地产高速发展时期,刚开始一天工资是60元,2010年涨到65元,2011年是100元,2012年一下子涨到200元,至2016年涨到260元,维持到现在。”蒋鹏辉说,不仅建筑工人的工资在涨,郑州房价上涨的速度也是惊人,他记得刚到郑州打工的时候,农业路上的住宅小区卖4000多元一平方,现在已涨到2万多元一平方啦。

作为中建八局的一名农民工,蒋鹏辉曾参与郑东国际会展中心、郑大一附院、解放军153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等重大建设项目的施工,“在郑州我还参与了联通基站的施工,这是全国五大联通基站之一,正是有了它,才实现了农村光纤入户,人们上网更快了。”提到那些曾经亲历的省会建设项目,蒋鹏辉的声音里透出一股自豪感。

C

马来西亚:5个老外给他打下手

蒋鹏辉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儿子14岁正上初二,女儿9岁上小学三年级。“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压力也逐渐增大,想趁着年轻出去拼搏几年。”蒋鹏辉说,近年来出国务工已成为平常事儿,他有个堂哥就在沙特阿拉伯打工,于是自己也动了出国打工的念头,去年就提前办好了护照。

今年5月份,蒋鹏辉得知中化三建正在招收出国务工人员,就赶到该公司在安徽淮南的公司总部应聘电工,经过笔试、面试,他顺利通过考核。今年9月25日,根据公司安排,他飞赴马来西亚,来到新山市一处建设工地工作。

蒋鹏辉说,这是一个中化三建承建的化工厂项目工地。住宿的营地距离工地约10里地,每天由大巴车接送上下班。他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从配电器到终端设备铺设电缆、做槽盒。他担任岗位工长,手下带着5个老外,其中4个是巴基斯坦人,1个是非洲人。“他们看不懂图纸,干不了技术活儿,只能干一些体力活儿。”每当看到他活儿干得漂亮,这些老外纷纷竖起大拇指,夸他“真厉害”。

“你平时跟老外如何交流呢?”

“一些简单的指令用手比画,他们能理解。复杂的话,就用手机上的翻译软件。”他说,到了工地,他才了解到这里三分之一是中国人,三分之一是马来西亚本地人,其他的三分之一来自各个国家的都有。这里的老外大多说英文,出国之前他就有心理准备,提前在手机上下载了翻译软件。

“在外国打工,工资是不是高呀?”

“在这里保底工资是每月8800元人民币,这个直接打到工资卡上。另外每月的岗位补贴、高温补贴、加班费等发的是马币,发到工人手中,用于在当地消费。其实在这里不花啥钱,一个月能净落一万元左右吧。”

蒋鹏辉说:“在这里,工装和鞋、劳保用品是公司发的,吃的顿顿是米饭配鸡鸭鱼肉,各种饮料也供应充足,就是想家乡的馒头。这里的水果很贵,苹果要2马币一个,折算人民币要3块多。一瓶青岛啤酒要十几马币,合30元人民币了。”

D

满足:

一边打工一边旅游

一个多月过后,蒋鹏辉已基本适应了当地的生活,除了当地潮湿的气候。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是马来西亚的雨季,几乎每天都下雨,有时候一天还下几场,而且雷电也很恐怖。工地上建有专门的防雷棚,遇到雷雨来袭,他们就停止工作,躲进防雷棚里,待警报解除,再出来继续工作。

“这里出门不用关空调,宿舍里的空调24小时都得开着,因为要抽湿。”蒋鹏辉说,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他会拿出手机与家人视频聊天,虽然远隔千山万水,犹如人在眼前。

“这里不少人用的是华为手机,包括4G信号设备也是华为的,钢材是从中国进口的,建设方面的技术活儿差不多都是中国人干的,当地人多数干的是一些后勤或打杂的活儿。当地人习惯慢生活,很多商业门店只开半天,一到休假就关门,而中国人的门店都是全天营业……”蒋鹏辉向记者细述着他的感受,末了还发出一句感叹:“中国人在基建方面可以说是打遍全球无敌手。”

11月11日中午,蒋鹏辉一边与老乡们喝酒,一边望着远处海面上的船只,惬意地说:“有钱人花钱去旅游,咱出国走一走,一边打工一边旅游吧。”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