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医疗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砥砺前行谋发展 不负生命为人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8年10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医院重症医学科——
砥砺前行谋发展 不负生命为人民

李洪荣(前)和科室医疗专家一起对重症患者的病情进行会诊。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护理人员在查看监护仪器,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前言

25年前,河南省首家重症医学科在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以下简称总医院)成立。作为全省首个独立设置的专业病区,总医院重症医学开始了规模化崛起之路。多年来,重症医学科植根于总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沃土,在医院历任领导的高度重视下,重症医学科作为区域内专业领路人,不断创新攻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危重症病人救治的奇迹。经过百余位医务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努力,总医院开创了“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平顶山(河南)分中心”这一国内名牌,重症医学科已发展成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市级临床重点专科,是我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主委单位,在鹰城及周边地区急危重症的救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经历了砥砺前行的创业之路。随着技术进步、规范发展,它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重要脏器功能,如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肾脏功能等的支持方面,开创了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突出优势;对重症多发伤的多学科救治、血液动力学检测、感染性休克的认识及救治、床旁血液滤过技术的应用及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抗生素合理应用等方面新技术得到全面提高,为危重症患者救治提供了安全保障。作为“生命最后一道防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综合管理能力、医护人员的过硬实力,成就了百姓心中一流的救护品牌。

去年12月22日,经市政府、市卫健委研究批准设立的平顶山重症医学专科联盟在总医院成立,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再次强势发力,联合全市(县、区)级医院以及周边地市区共计41家医院,在毫无保留的学科共谋发展的布局之下,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以开放、包容、共赢的理念,建立了区域内危重症患者救护网络,通过资源共享,为中原地区重症医学专科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

探索与起步:一路荆棘一路花

1993年7月,总医院率先在河南省成立了首家危重病专业病房——ICU。为加快学科的发展,1999年,李洪荣被任命为总医院ICU主任。在重症医学科成立之初,尽管所知人甚少,但凡是被送到ICU来的患者,家属都将这里的医生和护士视作他们唯一的希望。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上任伊始的李洪荣面临的并不是一条布满鲜花的锦绣大道,而是一条坎坷崎岖的荆棘之路。当时,很多患者和家属,甚至包括医院的医生对ICU都不是很看好,科室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

李洪荣走马上任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科室建设的压力和障碍。他从科室管理入手,再造工作流程,实行责任制护理与治疗,进行全员考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为了使更多的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抢救,李洪荣带领全科医务人员开展急救技术大练兵,使每位医务人员都能适应各种紧急复杂条件下的医疗抢救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洪荣及团队的努力换来了ICU翻天覆地的变化。ICU由一个三张床位的小科室发展到全院危重病抢救中心,成为河南省专业化程度最高、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一流的科室。2005年,在河南省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李洪荣被任命为常委,成为河南省危重病医学学科带头人之一。在李洪荣的带领下,由副主任段玲、范永会、崔东,护士长季世敏、张永丽、程艳、周俊贞等一批骨干力量领衔的重症医学团队,为科室发展注入了永续动力,他们用实力在重症医学专业领域站稳了总医院“重症人”在河南省内的学术地位。定期的学科深造、技术的引进创新,在李洪荣的带领下,重症医学科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他们用时数年,将技术实力与国内权威急危重症的抢救同步,用过硬的学科实力护航了一批又一批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奠定了总医院在区域内重症抢救的学科引领地位。

发展与深化:宝剑锋从磨砺出

根植于总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沃土,重症医学科作为“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平顶山(河南)分中心”中重要的一环,在大批工伤患者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员抢救中迎来了技术大练兵的十年。

2004年,鹰城某煤矿发生瓦斯爆燃,大批烧伤工人被送往总医院急诊抢救,重症患者大面积烧伤、外伤骨折,呼吸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术后的渗出、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层出不绝。在高强度的重症抢救压力下,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护团队以院为家,他们不分白天黑夜,连续奋战在重症抢救的第一线。在一次次的抢救挑战中,总医院“重症人”胆大心细,用对生命的崇敬和对职业的坚守打下了这场救治“攻坚战”,这一次,团队创下了抢救成功率100%的成绩。

随后的数年间,医院连续经历了多次重大工伤抢救、突发火灾重症伤员的救治,均以100%的抢救成功率“大获全胜”。这支在重大社会安全事件中冲锋陷阵的团队,以其优异的专业成绩和众志成城的奉献精神受到了多方关注。2009年和2010年,在连续两次重大矿难事故抢救中,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团队获得了时任国务院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宝剑锋从磨砺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综合救治实力无数次“亮剑”,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重度烧伤、多发伤、失血性休克、器官及组织功能不全的重症监护;重度颅脑损伤、脊髓损伤、胸外伤ARDS;肝脾破裂、创伤性胰腺炎、肠破裂、肾破裂、四肢骨折、骨盆骨折等重症救治,总医院开启了全面领航的学科发展模式,其独具特色的技术优势和规范专业的抢救流程受到了国内权威专家的认可。

在重症专业技术中,早期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经口气管插管及困难插管经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插管、经皮气管切开术),保证气道通畅、安全;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的建立,进行创伤性休克的复苏治疗;创伤性凝血病的综合治疗;持续床旁重症监护、快速床旁影像学检查以及超声检查,能够及时、动态、准确地全面观察病情;以重症医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协作会诊,规范运用介入及手术治疗;强有力的呼吸、循环、肾、血液、代谢营养支持治疗等技术优势,让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在鹰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我市甲流防治抢救、手足口病抢救等应急卫生事件的集中救治中,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功不可没,抢救成功率达到100%。

强劲的学科实力催生了重症医学亚专科的发展。近年来,总医院急诊重症监护(EICU)、呼吸重症监护(RICU)、儿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PICU)、心脏重症监护(CCU)等亚专科人才不断完善,在总医院的高效布局下,规模化重症医学科体系不断发展完善。目前,总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总床位达到116张,为高龄手术患者、重症患者提供了全流程的生命支持,其规模化的专科优势造福了一方百姓。

25年跨越式发展:

成就患者心中的丰碑

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症病人的“安全岛”。重症医学科门外,是焦急等待、翘首企盼的病人家属;而重症医学科内,是一场场殊死搏斗的紧急抢救,是医护人员一刻不得闲的步履匆忙。在这里,最能体现时间就是生命,最考验的是医患的信任合作和24小时负重前行的医护人员的护航。

多年来,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早已在无数次重症救治中,成为鹰城百姓心中的标杆和同行心中的榜样。2017年某个冬夜,曾经牵动着无数鹰城人民心的“羊水栓塞”产妇,在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强有力的生命支持下转危为安,创下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羊水栓塞产妇救治奇迹。今年年初,当流感的阴影笼罩全国时,又是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挺身而出,他们创新俯卧位通气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模式,连续奋战40多天,为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了生命支持,最终跑赢了死神,挽救了患者生命;数月前,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从县(市、区)转运多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车祸患者,面对患者呼吸循环衰竭、深度昏迷的将倾生命,医护人员没有轻言放弃,在强大的呼吸、循环、镇静、营养支持下,患者奇迹般生还。

建科25年,总医院重症医学科用跨越式发展成就了护卫百姓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不管是在本医院还是其他医院,当出现危重病人时,医护人员首先想到的就是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而这也是众多患者家属的选择,因为患者和家属很清楚: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最后的希望,也是最有希望的希望。

科室链接

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拥有医疗团队13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研究生学历9人;护理团队7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学科带头人李洪荣,主任医师,首席专家,担任河南省医学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常委、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委员、省卫计委重症专业医学质控专家委员会专家、平顶山市医学会重症专业分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作为河南省地市级医院中首家通过重症医学科标准化建设验收的单位,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总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科室拥有层流净化空气系统,设立了标准化的正压病房、负压病房。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分为2个病区,床位42张,每张床标配ICU专用吊塔、多功能监护仪、高档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机等,具有强大的生命支持能力和各种危重病救治能力。(李莹)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