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求真,是对张衡地动仪的最大尊重
@微言博议
网贷不但利息高,而且有骗局
“优秀教师”涉嫌猥亵学校无法脱责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10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求真,是对张衡地动仪的最大尊重

 

张衡对地震认识应与当时的文化水平一致,企图用现代地震学知识去塑造地动仪,是一种穿越式附会。

□孙正凡

近日,一则“张衡地动仪被历史课本删除”的新闻成了热门话题。对此,人教社回应,地动仪相关内容确从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撤下,但被改编进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

然而,科学史界主流观点认为,以往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宣传并不科学,在无定论之前从教材中删除,也是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以往的认知中,张衡地动仪被宣传为“比欧洲人发明同类仪器早了一千七百多年”。从1875年日本学者服部一三尝试复原地动仪以来,各国学者已提出了不下十种模型,但无一令科学史界满意。

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存在和可能的工作方式,来自于史书几百字的描述。对于地动仪的内部结构,仅有《张衡传》里“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十二个字。文字之含糊让后人无法掌握它的工作原理。

以前,中小学课本、邮票中,包括中国地震学会标志所使用的地动仪图像是科学史学者王振铎在上世纪50年代应当时要求设计制作的,但他使用的“直立柱”模型已被证伪。

目前较为流行的地动仪复原模型是由中国地震局研究员冯锐提出的悬垂摆原理模型。它虽在实验室经受了人造地震的检验,但同样不曾在真实的地震中派过实际用场。冯锐本人在论文中也承认,他设计模型的基础是现代地震学原理。

科学史学者江晓原教授指出,既无实物遗存,文献记载又语焉不详,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复原地动仪,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复原模型遵循了哪一种原理,历史记载中都找不到根据。这些复原模型都未在真实地震中发挥过监测作用,是否管用尚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即使管用,也不能证明这就是张衡当年的构造和原理。”

张衡关于地震的认识,显然不可能脱离当时的思想背景,达到现代地震学的水平。

过去我们对地动仪的重视,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强调我国古代也有突出的科技贡献。实际上,张衡本人的科学贡献并不是地动仪,而是他记载了浑天说对天文现象的认识,还制作了重要天文仪器浑天仪。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古代学者,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但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把他想象成一位现代科学家,把现代科学知识强加于他。

从王振铎设计地动仪模型到如今,已经过去了60多年,如今科学史界对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在2017年出版的《中国三十大发明》中,就没有列入地动仪。

(相关报道见昨天A10版)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