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月光照亮的人生
小历史
一湖碧水
“沉默”的父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9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月光照亮的人生

 

□李晓(重庆万州区)

在城市,月光往往被人忽略,城里的月光,在高楼与灯火中黯淡了。即使是中秋,又有多少人像苏东坡当年那样望月呢?

我来城里20多年了,每一年中秋,无论天上是否看得见月亮,我都要习惯性地抬一抬头,看一看那轮如约而来的明月,陪我度过人世芳华。

我家楼下的街对面,有一家夜市小吃摊。每当夜幕降临,我路过小吃摊,总有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飘来。

他们来自乡下,因为女儿在城里的重点中学读高中,夫妻俩便把农田交给亲戚耕种,在城里租了房,靠经营小吃摊维持生活。最初,他们的生意几乎门可罗雀,两口子穿着粗布衣裳,站在小摊前,向每一个路人傻呵呵地笑着。然而,生意却依然不见好转。

有一天路过,或许出于怜悯,便坐下来第一次点了他们做的蒸饺。咬了一口馅,太咸,我皱了一下眉。然而,我又不好明确地给他们指出来。我笑着说:“你们真是舍得放盐哎。”夫妻俩有点尴尬地冲我笑了。

后来,也许是两口子突然明白了这一点,女的便到一个专做饺子的餐馆里打工,悄悄学习做饺子的手艺。男的便在街上摆起了擦鞋摊,他笨手笨脚地给顾客擦鞋,每当擦完一双,就会微微欠起身说声“谢谢”。当他收下两三元钞票时,便会轻轻地叠进一个小口袋里,慢慢地裹上一层又一层。

不久,妻子学成归来,他们再次在原地撑起了小摊。这一次,他们的生意很快好起来。男人额头上的皱纹舒展了,女人的脸色也像那刚出笼的蒸饺一样荡漾着喜气。我依然常常照顾他们的生意,还邀约几个朋友一同去品尝。同他们渐渐熟了,每次去小吃摊,那男的只要有空,便会同我亲热地聊上几句家常话。从他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乡下人来到城里,通过自己的辛劳谋得衣食后的幸福和满足。

多好的一对夫妻啊,和他们熟悉以后有了交往,他们还常常从乡下给我捎回一个憨憨的冬瓜、一块熏得油亮的腊肉、几节沾着泥土的藕,这些乡间的食物总会让我把故乡一次一次迁移到心里,让我不再会有一颗漂泊的心。

然而有年中秋之夜,小偷闯进了他们家。当他们凌晨挑着担子回到家,男人去抽屉里找牙膏时,才发现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一万三千元没了影儿。我是八月十七从外地归来才知道的。我坐在他们的小吃摊上时,夫妻俩几乎是轻描淡写地说出了这件事,要知道,那是他们多少次熬更守夜的收入啊。那男的轻轻呷了一口酒对我说,哎,说不定那人家里也是要急用实在没办法了,唉,只要真能救急,我们也放心了。那女的对我说,在成都读大学的女儿因为成绩优异又得奖学金了,一说完便咧嘴笑了。那个夜晚,我一直陪伴着他们聊天到收摊,直到看着他们夫妻俩挑着担子消失在小巷尽头。此时已是子夜,月亮踱至西天,这一片月光,突然把我一直灰暗的心情照亮。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在窗前的月光中静静地听许美静的老歌 《城里的月光》:“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温暖他心房,看透了人间聚散,能不能够多点快乐片段……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

在一双双磨炼得很世俗的眼睛里,这样的月光常常被我们怀疑忽视。然而,这一对在城里如蚁生活的夫妻,他们一直生活在美好的月光下,即使天空中没有月亮,那月光也会流淌在他们的生活中,把世俗的生活照亮。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