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通信
3上一版
 
Wi-Fi与WLAN是什么关系
你在圈里 父母在圈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8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在圈里 父母在圈外
过半年轻人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
 

除了电话,手机微信是年轻人最重要的通信工具。除了通信功能外,微信还是他们记录生活动态、抒发情绪的一个平台。近日,笔者调查了解到,过半年轻人在朋友圈中屏蔽了父母,怕唠叨、怕担忧是他们在朋友圈“拉黑”父母的主要原因。

怕唠叨、怕担忧成屏蔽主因

市民小胡是一个时尚的90后女孩,就职于市区一家事业单位,上面有个已经成家的哥哥。自从去年哥哥家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宝贝后,未婚女青年小胡就成了家中被催婚的孩子,朋友圈天天被父母关注着,就连亲戚朋友也时不时在朋友圈冒个泡问几句。

“自从去年的晒照片事件后,我就在朋友圈把父母屏蔽了。”昨天,小胡在接受采访时说,自从毕业参加工作后,她的终身大事就被父母提上了日程,微信朋友圈的更新更是成为父母了解她生活动态的一大途径。去年,她和朋友到新城区办事,顺便到白龟湖畔逛了逛,并臭美地发了一组个人照片。没想到照片一发到朋友圈里,就引发了微信圈好友的集体拷问:“快说,给你拍照的那个人是谁?”当然,最关注“拍照那个人”的还是父母。当天回到家里,小胡的父母好一顿试探,说要是男朋友的话就早点领回家给他们过过眼。从那以后,小胡毫不犹豫地在微信朋友圈屏蔽了父母。不太会玩微信的父母看不到小胡朋友圈更新,到现在还稀里糊涂地不知道原因。

不仅未婚的年轻人会屏蔽父母,很多已婚的年轻人也不想让父母“窥探”自己的生活。市民张先生说,他的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三口之家有苦也有甜,工作上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时免不了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一晒心情,发一发动态。为了不让父母询问和操心,他的朋友圈只针对朋友开放。

与小胡和张先生不一样,市民小李选择了“心理屏蔽”。小李已步入新手妈妈的行列,对于父母在微信朋友圈里对她的关注,她一概选择沉默及无视。小李说,当父母通过微信朋友圈发现她的心情不好时,通常会给她发一些“鸡汤文”。有时父母也会猎奇,发一些爆炸性新闻给她,她没法拒绝父母的好意和好奇,只能选择无视,不看也不回复。

在采访中,还有的市民说,为了避免父母的关心,他们有时也会选择个别消息屏蔽父母,为的就是报喜不报忧,不愿意让父母担心。

相互理解最重要

今年初,腾讯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72%的年轻人没有与父母同住,多达32%的新生代通过微信与父母保持联系,仅次于打电话。52%的年轻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49.2%的受访父母将微信看作最主要的和孩子交流的方式。40%的父母表示,孩子的朋友圈每条都会看。

市民王女士的儿子在外地工作,从儿子玩微信起,她每天都刷儿子的朋友圈,想借此多了解一些儿子在外地工作生活的情况。点赞、留言成了常态,甚至还会打电话询问儿子为什么会发某一条消息,出了什么事。但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儿子的微信圈忽然把她屏蔽了,她的内心充满了失落。

王女士的感受是很多家长共同的心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赵红霞说,因为两代人的生活圈子、文化价值观不同,父母应该给子女保留空间,主动给孩子留白。对于孩子的微信消息,父母可关注,但不要事事过问。如果被子女朋友圈屏蔽,父母应该表示理解。子女在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一是怕父母看到朋友圈里发布的内容生气;二是子女发布的一些心情、认识事物的角度与父母不同,觉得父母不理解;三是不喜欢时时刻刻被父母盯着,觉得不自由、不自在。赵红霞认为子女应该在生活中与父母多沟通,每天哪怕抽出几分钟的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唠唠家常,可以很好地打消父母的好奇心和失落感。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爱的表达,多给父母一些温暖,这样父母的注意力就从微信朋友圈里转移出来了。 (王红梅)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