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外打拼十余年 返乡建起扶贫车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8年9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跃团:
在外打拼十余年 返乡建起扶贫车间

女工在车间工作
张跃团的扶贫车间生产出来的帽片
◀张跃团(右)与员工进行技术交流
 

□本报记者 吕占伟 文/图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渐深入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地理位置相对偏僻的乡村年轻外出务工者逐年增多。这其中,有人经过打拼,生活日渐稳定;有人积累了创业的第一桶金,但不甘平淡,继续在市场大潮中“劈波斩浪”。37岁的张跃团就属于后者,不同的是,他经过近20年的外出打拼,最终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并与家乡的脱贫攻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今年,因带动家乡富余劳动力就业,在扶贫攻坚中成绩斐然,张跃团被团市委授予首届“鹰城新青年”荣誉称号。

他在外打拼十余年 学到技术返乡创业

8月11日是一个恬淡闲适的周六,大部分人都在家享受周末,平顶山中瑞服帽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却是一派热闹。几台绣花机咔咔咔地工作着,几名年轻的女工在机器旁不断移动着脚步,眼睛始终不离工作台;另一组女工正专心致志地处理刚从工作台上“下来”的帽片:用电吹风、剪刀和打火机将帽片上的针织图案固定牢,剔除多余的线头。

张跃团是宝丰县观音堂林站金庄村人,家中兄弟姐妹4个,他排行最小,父母如今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老父亲承包过荒山,有魄力,敢闯敢干,也是张跃团不断“折腾”的标杆和动力。

1999年,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张跃团来到广东一家专业制作球队服帽的公司打工,“零基础”的他工作特别认真,由于肯吃苦、悟性强、爱琢磨,他很快学到了有关织帽的设计知识和制作技术。

“从公司规模和管理来说,我当时所在的这家公司算是国内织帽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回乡创业提供了信心和基础。”张跃团说,在这家公司,他从最基层的学徒干到技术员,学到的主要是电脑设计服帽技术和绣花技术。十几年间,他换过公司,但是始终不离织帽行业,同时还学到了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2016年,工作逐渐稳定的张跃团决定跳出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区”,产生了自己创业的梦想。“当时只是想着能回乡做点啥事,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创业的前景到底啥样。”张跃团说,两年前回乡决定创建服帽厂时,包括父亲在内的大部分亲人都认为他“瞎折腾”,一个劲儿地反对,好在妻子和十几岁的儿子一直坚定地支持他,才让他坚持下来。

政府扶持,他在贫困村口建起扶贫车间

企业选址时,张跃团本来想在宝丰县城找一个地方建厂,但考虑到县城周边同类型的企业较多,竞争激烈,他就把目标瞄向了自己村里。金庄村是个贫困村,外出务工者较多,留守妇女基本都待业在家,可以提供稳定的劳动力来源。

“一开始是建厂房,买绣花机,这种机器以日本生产的为最好,50万元一台,我一共买了4台,多亏团市委、团县委和政府支持,帮助批贷款,才建起了厂区。”张跃团说,县、乡政府决定将厂区确定为带动农村贫困户就业的扶贫车间后,为他创业提供了许多便利。特别是为方便卡车进厂装卸货品,政府修了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从公路口一直延伸至厂区,并帮助张跃团贷款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张跃团年逾八旬的父亲真想不到,政府会为了儿子创业而特意修一条路,在老人的印象中,过去那可是拉“架子车”过的土路。

目前,扶贫车间有25名员工,基本都是金庄村和周边村里的人,以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为主,其中有十几人来自贫困户。心灵手巧、肯吃苦的贫困户是厂里优先录用的对象。订单旺季的时候,车间工人可达七八十名。“培养一个熟练工需要两三个月,工资是计件取酬,员工月收入平均2000元左右,收入高的能达到3000元左右。”张跃团说。

据了解,扶贫车间包括绣花车间和缝纫车间,主要以代加工欧美球队的帽子为主。绣花车间和缝纫车间都配备有负责技术指导的主管和带班人员,这些人员随着生产状况会有所增减。员工分白班和夜班,订单旺季时,加班是常有的事,午餐和晚餐都是免费供应。扶贫车间的订单主要来自平顶山伟太公司和江苏的织造厂,每年订单有几十万顶帽子,最多的时候可达百万顶。一顶帽子代加工的利润一般为总售价的20%至30%。

去年2月份,扶贫车间为江苏某织造厂代加工几千顶帽子,受到了客户的认可,这让张跃团和工人们很有成就感。“大公司一开始会交给新厂一些订单要求试做,如果这些订单全部合格,就会很快下达全部的订单。员工非常认真,她们睡觉前都在回想哪儿做得还不完美。”张跃团说。

有心扩大企业规模,他担心招工困难

回顾创业的历程,张跃团表示,尽管创业初期的确不易,但是在资金问题和基础建设方面,政府帮了大忙;技术上聘请到了我市织造行业的技术能手,没遇上多大的困难;许多员工虽然缺少对产品的认知和业务素养,但通过增强培训也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

“今年3月份,缝纫车间开始建造,增设了五六十台机器,真正投产后还需要五六十名员工。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招工难,周边村里的年轻劳动力要么在外打工,要么在家带小孩,离家远的我们无法给她们提供住宿,这的确是个问题。”张跃团说。

谈及企业的发展愿景,朴实憨厚的张跃团笑了,脸上的酒窝浅现,他说:“再等一两年,等厂规模扩大了,多接一些订单,多签一些客户,多创设一些就业岗位,为家乡的扶贫事业多出一份力。”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