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收藏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叶县老中医藏有祖传清朝牌匾
部分第四套人民币正式退市
毕加索的《拿着花篮的女孩》以1.1亿美元成交
《铁臂阿童木》手稿拍卖近27万欧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叶县老中医藏有祖传清朝牌匾
族人欲探究其背后故事
王德昌和他家祖传的清朝牌匾
 

□本报记者 丁进阳 文/图

叶县仙台镇庙王村73岁的老中医王德昌保存了一块祖传牌匾,由于年代久远又无详细记录可寻,族人一直在探究这块牌匾背后的故事。

给记者联系的是市民王国理,王德昌是他的叔父。王国理告诉记者,牌匾原先在老家,因为时间长被虫蛀了,叔父就拿来让他保存。

5月8日,记者来到位于南环路程庄社区的王国理家中。一进门就看见一块黑色大牌匾悬挂于客厅,上面“贡乡医国”四个大字颇为醒目。沙发上坐着位白发老人,王国理介绍这便是他叔父王德昌。老人虽然头发花白,然精神矍铄,很健谈。

点上一支烟后,王德昌开始讲起了往事。他出身中医世家,自幼就随父亲行医,“我父亲叫王介亭,1986年去世,在村里当了一辈子医生。当年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认识他,谁家有病有灾都找他。那时候人们都穷,看病没钱,有粮食的给点粮食,没粮食的就记账,父亲从来不催账,记得账本烧的时候上边还有一万多斤粮食欠账。遇到流行性疾病,父亲就免费给大家治疗。父亲去世的时候,来了很多乡亲。牌匾的事也是从父亲那儿听来个大概,估计详细情况他也不知道”。

王德昌说,清道光二十六年,他的先祖王心一因治好了大臣博迪苏母亲的顽疾,博迪苏为表感谢,赠他一块大牌匾,代代相传至今。王德昌是王氏中医第六代传人,他自幼饱受中医氛围熏陶,十多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中医。王德昌说:“到现在我也说不准牌匾上‘贡乡医国’几个大字的意思,应该是称赞医术高明。父亲一直提醒我要成为真正为百姓健康着想的中医,多年来,我也一直遵守父亲的医训,用心为患者看病。”

记者走近牌匾仔细观察了一番。右侧两行小字:大清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午小阳月中浣毂旦,心一大兄大人。牌匾正中间上方是印章模样的雕刻,字迹不清。左侧雕刻四行小字:赐进士出身,告授光禄大夫盛京工部侍郎礼部右侍郎督察员左副都御史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稽查,右翼觉罗学国央馆纂修,庚子恩科河南乡试正考官,葵卯科福建乡试正考官加三级,露庵第博迪苏顿首拜赠。记者在网上找到了博迪苏简介:博迪苏,生卒年不详。清朝官员,字露庵,蒙古正白旗人。道光十三年癸巳科进士。道光二十年七月六日,由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河南省乡试正考官。同年十月二十三日调任詹事府詹事。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日,改授大理寺卿。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十日,由大理寺卿充福建省乡试正考官。同年七月升都察院左都御史;闰七月改任礼部右侍郎。道光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调任盛京工部侍郎。网上对其履历介绍和牌匾上的雕刻落款基本吻合。

王国理告诉记者,以前对这牌匾根本不重视,小时候兄弟姐妹多,就拿牌匾当床睡。“文革”的时候差点被破坏了,因为他的爷爷当时行医,很多人都受过恩惠,所以才保留了下来,“这些年我一直在收集当年有关牌匾的信息,但收获不多”。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