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花样年华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面塑艺术走近青少年
小记者活动缤纷登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8年4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面塑艺术走近青少年
——记小记者活动特约老师乔喜梅
乔喜梅向小记者讲解面塑制作的基本步骤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近期,在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开展的非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中,“面塑进校园”深受小记者喜爱。该活动邀请了两位主讲老师,其中一位就是面塑大师乔喜梅。

“乔老师,我捏得好不好看?”“乔老师,小兔子的耳朵怎么捏?”4月20日,在新城区公明路小学,乔喜梅带来的精美面塑作品让小记者们分外兴奋。乔喜梅说,能担任“面塑进校园”活动的特邀老师,她很开心。第一次进校园时,她精心准备,制作了两组形态各异的十二生肖,还制作了《西游记》里的面塑人物。

乔喜梅16岁时开始做面点厨师,至今已有46年。今年62岁的乔喜梅是国家高级面点技师,曾荣获河南烹饪名师、河南面点大师、省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称号和荣誉。乔喜梅说,面塑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一带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一把剪刀、一团面就可以制作出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

乔喜梅说,和她同年代的女性对于制作面塑并不陌生。很多家庭过节时会制作枣花馍,其实这也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面塑。

“我从小就对面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乔喜梅说,可能是由于年龄的原因,她更喜欢传统的面塑,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图案选择等,她更多的是对传统面塑艺术的传承。

在很多人眼里,制作面塑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乔喜梅却在钻研面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面塑用面特别讲究:揉匀、揉透,还要有弹性、有光泽,才能保证存放多年不裂、不霉。“面塑怕风吹,风一吹就干了,以前没有空调的时候,我夏天经常热得满身是汗,也不敢开电扇,怕把面塑吹坏了。”乔喜梅说。

去年,乔喜梅向我市新华区文化旅游局递交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书,申报项目类别为传统工艺,项目名称为“乔喜梅面塑”。乔喜梅在传统面塑的基础上增加了食用性,她从营养角度,加入了糯米、奶粉、蜂蜜、麦芽糖等成分,让面塑既可观赏又可食用。

乔喜梅说,由于面塑工艺复杂,经济效益低,年轻人学习的激情不高,从事面塑的人越来越少。她希望通过“面塑进校园”这个平台,让小记者们走近面塑,关注这一传统工艺,扩大面塑的影响力。

(王红梅)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