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樱花绚烂
花开“春天里”
童年,回姥姥家过春节
冷漠是婚姻的致命杀手
二十四,扫房子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2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回姥姥家过春节

 

□罗惠英(河南平顶山)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亲切,又令人难以忘怀,最难忘的是过春节回姥姥家串亲戚。

70多年前,我出生在中原一个古老的县城,姥姥家在离县城五十多里地的偏远农村。那是一个至今令我梦绕魂牵的地方。

儿时一入腊月,我就天天缠着妈妈问再有几天过年。因为过年不仅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饺子,到了年初二还要到姥姥家串亲戚。那时没有公共汽车,唯一的交通工具叫趟车,就是一头大马拉着两个大铁轱辘的大车,车上面铺着麦秸,乘车的人一坐上去,赶车的人手拿鞭子吆喝着“嘚儿驾”,那马就开始撒腿跑起来。年初二那天,妈妈早早地把我和妹妹叫醒,为的是能趁早赶上趟车,春节走亲戚的人多怕晚了,像现在春运一样车不好乘。趟车只到街里,街里也就是现在的乡镇所在地。街里离姥姥家还有五里地,还得步行。我手中拎着用绳子捆好的四盒点心,每盒半斤,一路蹦着、跳着、跑着。妈怀抱着妹妹在后面交代着:“小心!别把点心盒碰坏了。”可别小看这四盒点心,等到姥姥家后,舅妈还要拎着它回她的娘家哩,拎来拎去不知这四盒点心要走多少家呢!

到了姥姥家,我把点心递到姥姥手里,姥姥手捧点心盒,一边摇晃着听着响声,一边说“呼啦啦发发发”。妈妈挎的竹篮子里有一大块带肋骨带皮的猪肉叫礼条,闺女走娘家礼条点心是必不可少的吉祥物。这时姥姥也会拿出她最保密的抽斗夹底下面放着的花生,抓一把装在我的上衣口袋里。这就是姥姥给我的最好的见面礼了,若是现在,姥姥一准也会给压岁钱的。

中午我最爱吃姥姥家的那顿饭:捞上半碗饺子,上面再盛上菜,菜是白菜粉条,还有带皮的猪肉,满满一大碗往外流。厨房的案板上还有热好的蒸馍。姥姥说,吃菜就蒸馍,饺子当汤喝。在当时,这就是春节招待回娘家闺女最好的盛宴了。姥姥还说,初二走姥姥家,饺子肉菜垒碗尖;过了初五六,没有蒸馍没有肉;过了初七八,没有豆腐没有渣。哪像现在,我们生活好得每天都像过大年。

初二回姥姥家串亲戚,最高兴的是我有一帮表姐表妹和年龄相仿的小伙伴。当时我妈是姥姥村上嫁到城里极少数的姑娘,我自然也会受到表姐妹的羡慕与宠爱。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满胡同跑,满场院飞,蹦坊、踢毽子、跳绳,不到吃饭的时候是决不回家的。每年的正月初四姥姥村上逢会,要唱三天大戏呢!那热闹劲儿把整个村庄装扮得分外喜庆。听俺姨说,现在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都是会,会上的物品可丰富了,城里有的这儿也不缺,早不是当年的样子了。

到了初六,年也过了,会也赶罢了,我也该回城了。我和表姐表妹们一一告别,我们个个眼睛哭得跟红桃一样,前来送行的舅妈们拉住我妈的手说:“明年过年带住娟早早来呀!”这时大人们的眼圈也红了。

岁月如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姥姥已过世六十年了,我也离开了那座县城。从此每年的大年初二再也没有去姥姥家串亲戚。但那段快乐的童年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