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假画
雪乡现状如同遭遇了雪崩
这档交警执法电视节目为何引发网友质疑?
把寒门博士之死指向博导,不严肃
今语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年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寒门博士之死指向博导,不严肃

 

□雨来

2017年12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生杨宝德溺水身亡。其女友将悲剧归结于杨宝德“不堪博导周老师奴役”,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追问。2018年1月17日,《中国青年报》以《寒门博士之死》为题进行报道,引发广泛关注与议论。

然而,我看了这篇报道,却难以将杨宝德之死与他的博导周教授建立充分联系。

报道援引杨的同学的话说:杨很好用。他的“好用”是怎么被导师利用呢?《中国青年报》这样归纳: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擦车、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以及经常和导师吃饭。导师也提出过让杨宝德给自己熟人的女儿做家教,不过是有偿劳动。导师明确告诉他:“对你来说轻松,也能挣些钱补贴一下。”

很显然,这些琐事没有一件能极端到让一个29岁的成年男人自杀的地步。然而,新闻报道却处处明示或暗示,杨之自杀与其博导有关。这是非常不严肃的。从新闻技术上讲,这篇报道采用单一信息来源,是很不专业的。单一信息来源不仅指信源来自单个人,也指来自关系密切的单一方。譬如,报道中杨的女朋友、关系亲密的同学等。然而,报道中并无杨的博导和校方的任何只言片语。从技术上讲,这样采用单一信源的报道不专业。从实体上讲,这样的报道很容易失之偏颇,甚至失真。

一个人若选择自杀,是很隐秘的一件事,甚至不排除生前为掩盖真正死因而刻意制造假象。这给后来的调查或推测死因,带来很多障碍。然而,从昨天起,有媒体以此为样本,大谈高校博导如何与学生处理关系云云,譬如:博士生不是导师的“家仆”、让我们冷静地谈谈师生权界……

高校博导如何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的确是一个问题。导师公私不分、压榨学生等,长期悬而未决。然而,既然就事论事,就不能抛开事件的真相。死因都没弄清楚,你谈个毛啊?死者为大、道德至上,不是信口雌黄、滔滔不绝的理由。谈问题之前,先把前提搞清楚。

不过,无论杨宝德自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个29岁的在读博士选择自杀,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也说一句偏颇的话,像这种只知道高考,上不了好大学就读研,把博士甚至博士后当作最高目标孜孜追求的农村穷孩子,大部分都有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上或轻或重。仅2017年,已发生数起学生杀人和自杀的事件了,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直至杨这样的博士生,都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好学生。教育都成这样子了,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

如果非要找杨的死因,我们的教育缺乏心理干预机制,缺乏心理专家的疏导,才是真正原因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