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祖母的老花镜
倡导环保,我使用工行手机银行
盛在一碗面条里的故乡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在一碗面条里的故乡

 

□徐锦绣(浙江临海)

有趣的文字是有活力的,它能吸引读者阅读,并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启迪。叶剑秀老师用自己朴素有趣的文字,为读者烹煮出了一锅色香味俱全且有深度、有温度的《糊涂面条》(11月30日A16版),也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属于故乡的、浓浓的、舒卷的、似乎早已消逝了的烟火画卷,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故乡,其实也可以盛在一碗热辣的、香香的《糊涂面条》里。

现代人背井离乡,走南闯北,大多过惯了异乡飘零的生活,故乡似乎只能存在于梦中。而真实的乡土随着人口的迁徙、环境的破败,也大都荒废在那里。所以,儿时那种温暖而依恋的情怀早就烟消云散了。其实,细究起来,那散去的只是外在的东西,真正骨子里的故乡,还在记忆里,传统里,就像叶剑秀这篇《糊涂面条》,它岂止是一碗寻常的面条,它还是一个完整的故乡。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几千年延续下来的村庄生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故乡,离不开低矮的房屋,泥做的土灶,燃烧的柴草,袅袅的炊烟,还有宽广的田园,辛勤的劳作,独特的饮食,随乡的风俗……总之,一日三餐,吃什么,怎么吃,在每个人心中都是天大的事情,因而,故乡的烙印印得最深的,还是在碗里。作者正是抓住了“故乡”这个带有根本性、地域性的印记,创作了这篇带有北方风味与情怀的作品《糊涂面条》。所以,我说它是“盛在一碗面条里的故乡”。

通读全文,字里行间没有一丝滥情和说教,全部文字都是朴素的、有滋有味的、唠家常般的娓娓叙说,字里行间自有一股打动人心的气韵流转。

“一瓢一碗的谷米,在女人转动的眸子里和粗粝的手掌上盘算”“女人擀面的身姿大都是优美的,伴着有节奏的铿锵声响,铺展、缠绕,周而复始”,这些语句让那个“饥荒岁月的干裂土地上,谷米欠收是常见的,漫长的冬日时光,寒风呼啸,蜷缩在柴门篱户的农人,缩紧了日子的”的光阴有了一种女性的温润目光的拂拭,因为有了女性温情的滋养,那一段艰难苦涩的岁月,顿时也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

原本只是“饱肚驱寒”“把粗糙的杂面和冬储的干菜搅拌一起,掺进少许手擀面”而做成的“糊涂面条”,也就变得“喷香可口”,“火苗欢快地蹿燃起来,火光润红了略带沉思的面颊,仿佛燃烧的是自己的美好年华,开裂的是乡村的无奈与辛酸”,那些在物质充盈的现代生活中早已淡出的滋味,重新袭上读者心头,心底不由得翻涌起阵阵波澜:“冬寒时节,吃一碗喷香的糊涂面条,会熏香对故土和亲情的几缕怀念,会即刻复原乡土的本真。”

像这样纯粹的文字是值得读者信赖的,以平常朴素的面貌示人,读者却能在平和平静在文字中感受到一种从容大气,感受到深刻的思想:“或许祖先的祖先,就是咀嚼着它的筋道繁衍生息,弥久传承,才成就了如今醇厚连绵的延续”。

“火光润红了略带沉思的面颊,仿佛燃烧的是自己的美好年华,开裂的是乡村的无奈与辛酸”,我们真实的生活常常是琐碎平常的,甚至是粗粝、苦涩的,而优秀的作家却能通过自己热切的情感体验和冷静的理性思考,对生活加以提炼提纯,作家在结尾处告诉我们:“我们如世间尘埃,从泥土里来,还要到泥土里去,只要心里的冬日暖阳弥久不散,便能丰满世间的俗人俗事,醉开万千世事的云卷云舒,清醒人生欲望与淡泊的超然宿命。”这样的文字是经过岁月沉淀后的黄金,让我们在乏味的年代能够保住心里最初的那份审美趣味。

叶剑秀的《糊涂面条》,便是这样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文字黄金。在这一碗《糊涂面条》里,我们品出浓浓的故乡味道;在这一碗《糊涂面条》里,我们能品出文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因此反思自己的现状。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