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悦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和鸡都想上天呢
《名画中的女人》
《欧亚皇家狩猎史》
我们心中都站着一个萧红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心中都站着一个萧红

《萧红传》
(日)平石淑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对于每一个真正喜爱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读者来说,心中都站着一个萧红。

萧红作品的美是独特的,独特到很难形容。萧红在世时,曾有人批评她分不清小说与散文的区别,所以她写不出一本真正的小说,萧红对此表现得极为愤怒。

对萧红的误解并未因此终止,她曾经的文学导师胡风在她去世后批评说:萧红后期的精神落寞,说到底是因为她远离了朋友和民众,也远离了时代和生活。茅盾也认为,《呼兰河传》是萧红在“寂寞”中脱离了抗战文学应有方向的“退步作品”。

从阅读感受来说,《呼兰河传》比《生死场》要好看得多,只因为它背离了“这里面是真实的受难的中国农民,是真实的野生的奋起”(胡风语)的基调,所以才遭到批评。

那么,写出“好小说”(《生死场》)的萧红,为什么又会写出一部坏小说(《呼兰河传》)呢?深入下去就会发现,萧红一直以来被系统性误读。

作为读者,我们习惯了将萧红视为一个弱女子,同情她的生命遭遇,因此接受了她充满感性却不太成熟的作品,我们将那视为一种倾诉。这就忽略了,萧红文本中还蕴含着她的思想与抗争。

因“九一八”事变,萧红不得不写黑土地上人民的抗争,因为当时舆论强加给东北作家的标签太沉重了,所以《生死场》的下半部远不如上半部精彩,因为它是为迎合读者而编造出来的,并非萧红的真实感受。

萧红不得不屈服,因为她面对两个重量级读者——鲁迅和胡风。鲁迅很可能没读完《生死场》,因为原稿字太小,且抄在半透明纸上,让视力已不佳的鲁迅深感痛苦,他曾问胡风对此书的评价,并说你看完了,我就放心了。

胡风确实看完了,但打动他的其实是《生死场》的上半部,那里没有完整故事,只有一个个在麻木中生活并死去的人们,人的自我被完全抽空,组成了一幅令人惊骇的异世界画卷。

胡风未考虑过,在这个异世界中,真能诞生出反抗力量来吗?他想当然地认为:萧红表达的主题就是阶级斗争。

事实上,萧红更想表达的是:在茫茫无尽的“我们”中,她想挣脱出来,成为一个真正的“我”。

正是为了追求这个“我”,萧红选择了漂泊,不惜与萧军分手,因为萧军已沉浸在对全民战争的向往中,迫切想成为“我们”中的一员。

萧军不理解的是,为了萧红,他牺牲这么多,为什么却等不来回报?萧红则对这套“男人应该付出,女人应该回报”的逻辑深感厌倦,她意识到,那也是正在剥夺她自我的一种力量,依然在努力把“我”贬低为“我们”。

萧红选择了“我”,宁可挡在前面的是悲剧,宁可割断曾经的记忆。在内心中,萧红始终是个反抗者,她甚至抵挡了鲁迅、胡风对她的改造。于是,人间多了一本伟大的《呼兰河传》,它不成熟,却包含了生命的鲜活与冲动。

《萧红传》已有过无数种,可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本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萧红,人们用怜悯、崇拜、世俗的眼光一次次歪曲着她,使她的形象越来越像“我们”,越来越能满足消费主义的需要。本书虽无新史料,可作者却有一份与萧红匹配的智慧,故能让人们看到一个更丰满、更有趣味的萧红。

(北晚)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