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历史
有一种幸福叫“忘了”
一叶秋思催风寒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叶秋思催风寒

 

晓晓(安徽舒城)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个伤感的季节。

正如一棵果树,成熟诱人的果实是可数的,有限的,更多的是即将飘落的叶,生命的光泽逐渐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枯萎的容颜,告别喧闹的世界。抚风或是弄雨,高歌或是起舞,从此封存于日渐泛黄的记忆,随雨打风吹远逝。

很钦佩古人造字的智慧和美妙,把禅机和哲理一同化为笔画,然后生动塑形。你看秋字,禾苗如火如荼之际,恰是收获呈现之时,何等地准确精当。火的生命是短暂的,一旦燃烧,必有化为灰烬之刻,不过刹那的汹涌和热烈,亦如秋的凋谢,正是必然的走向。禾苗尽去,尚存何物?一地悲凉沉思,融入广袤土地,消失的是物质上的形体,零星真知与哲思不过浑厚土地中之一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之故,秋天更应是适合思考的季节。短则可思一年之得失,长则可悟一生之哀乐,近可感慨自身之短长,远可梳理芸芸众生之好恶,一叶之沉淀,叶枯而思悠。最多的,是收拾和归拢回忆的人,这样的季节虽略有寒意,但不曾彻骨,借暖阳之温反倒温情几许,打上斑斓的印迹。

一声悠长的叹息之后,轻松许多,如同这纷纭的叶,终归是要落的。数不清的镜头聚焦,留存在电脑之中,手机之中,纸页之中,只不过是埋下回忆的导火索,等待着再次点燃。

春是激情的,妖娆的,跳荡的;秋是深沉的,思想的,冷寂的。春,只负责昂扬和勃发,只尽情吐艳和绽放,挥洒激情。那一刻,头脑是放空的,无须一物,至于从此后,根本不存在概念。

秋必须担负起收场和了结的重任。无法怪罪春的童稚和天真,也不能指责夏的纵容和推波助澜,这与人到中年之后方能冷静和理智是一个道理。成熟固然是一种美丽,也备显肃穆之态,苍凉之感,喜怒不形于色,再大的风浪也一肩担起,哪怕裸露的胸脯上已然伤痕累累。

在孩子的眼里,秋天就是一叶灿烂和瑰丽、炫目、新奇、惊心,轻轻地触摸和依偎。对于年轻人,是一份期待的瓜熟蒂落,是水到渠成的结晶,是小有所获的喜悦和成就。如霜白发覆盖下的老人,看到的是自己的凋零,再美,已是抵近终点,回归大地的怀抱,再无丝毫挽回的可能和余地。

最能品出秋之况味的,是中年。美艳不惊心,斑斓不改颜,热烈不扰神,苍茫映心路,恍惚间,丝丝凉意如衣加身,将一缕思绪缓缓延伸。一叶而已,再无遮目的可能,虽非世界的容貌,已就是秋的全景。

迟否?纵然长叹也是枉然。伸出温厚粗大的手去,迎接一片秋的莅临,把握一叶足矣。生命再强悍,不过也就一叶之大小和轻重,萌动过,青葱过,招展过,抗拒过,缤纷过,最终也必将凋落。万千心思,从遮遮掩掩开始,到深藏不露,直至主干分明,脉络清晰,随叶而同归。有过,还是不曾有过?

大地只管收容,来者都持欢迎之姿,管你颜色几重,高居梢首还是屈居根末,一样的待遇,一样的归宿。

或许有那么一两帧画面留存,依稀是你的容颜和身姿;三四篇诗文行吟,歌咏的是你的风骨和神采;五六阙残缺的梦境,隐约若干的记忆和岁月。

总之,一叶而已,于秋里更知叶的含义,把冷凝的风寒一次次催促。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