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玩掉”的时间
慈善就须每一块铜板都经得起打量
淘汰的知识不被尊重?
性侵者职业禁入,还需要法律跟进
今语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善就须每一块铜板都经得起打量

 

从情感冲动走向制度保障,这是中国慈善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它不能只是一时兴起的朋友圈“刷屏”,还得是每个细节都经得起回溯、审视的紧密链条。

□光明

这两天,很多人都被一项由某公益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小朋友”画廊刷屏了。在这项活动中,有许多患有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精智障碍的小朋友的画作。进入页面,可以看到36幅画,出自25位“小朋友”之手;这些画的作者最小11岁,最大37岁,大部分“小朋友”都是20岁以上;每幅售价只有“1元”。只不过,被“买”下来的画并不能带回家,而是可以保存成为手机的壁纸。该活动5小时即筹集到了1500万元。

但很快画风突变,有关该活动的质疑接踵而来。有网友“爆料”:投资商是捞钱的,“小朋友”十分之一都拿不到。

有网友质疑违反《慈善法》:在项目页面上都没有发现公开募捐资格证书、联系方式等信息,仅在最后支付页面出现了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但是在该基金会官网上,也没有查询到资格证书等信息。

也有网友怀疑这些画作并非出自自闭症儿童之手,恐由他人代笔,并且有将自闭症儿童过度美化之嫌,反而不利于对自闭症儿童的清晰认知,妨碍对其救助。

截至目前,这些疑问有些已得到解答,有些尚待确认。有些网友表示活动有疑点,恐怕又是一起“罗尔事件”,要暂时克制自己的慈善冲动,静待“剧情反转”。也有网友深感如今慈善还要谨防上当,做好事为何如此之难,需要如此神经紧绷、战战兢兢?

其实不必丧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才应当是当前慈善的常态。客观来说,国内慈善发展程度尚谈不上非常成熟,去年才刚刚公布了《慈善法》,主办方对于相关法律条文及细则恐怕仍不够熟稔,而如今常见的网络慈善也在不断创新形式,客观上留下了试错空间。由此出现种种细节上的纰漏,只要能够及时纠偏与澄清,倒并不见得必然影响活动整体的成色。

而如今越发常见的网络慈善本身,也已经成为检验社会整体理性的试纸。虽然有人质疑在慈善活动中那些挑刺的声音是在“捣乱”、是心态“阴暗”,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理性成熟的标志。大规模的社会慈善与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是相通的,即一旦民众的财产汇聚起来,便成为公共财富,作为公共财富,则每一个铜板都应经得起打量,都不应被虚掷浪费。要反复地追问其下落,考察其过程,回访其效果,确保其实现出资人的初衷。

由此,不妨乐观地看待如今慈善行为中那些瑕疵被反复打磨的过程。每一次针对瑕疵的质疑与补缺,都是一次常识的普及:相比于无数普通个体自发的善念,看似冰冷严苛、令人不能自行其是的制度,才是善意最高级别的呈现。从情感冲动走向制度保障,这也是中国慈善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它不能只是一时兴起的朋友圈“刷屏”,还得是每个细节都经得起回溯、审视的紧密链条。

这次“一块钱购画”,在短短的5个小时即募集到了1500万元,可见中国社会所蕴藏的巨大的“慈善饥渴”。其实,自古以来中国的民间社会就不乏“行侠仗义”的文化传统,而朴素的情感,在现代社会还须配合“鸡蛋里挑骨头”的较真意识。毕竟,没有任何一点善念是可以被辜负的,没有任何一笔善款是可以被挥霍的。由此,我们对于该构建怎样的慈善景观,也当由此为逻辑起点,逐渐清晰起来:它可以是声势浩大的,也可以是静水深流的,但必须是一清二楚、纤毫毕现的。

(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08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