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鉴赏
3上一版  下一版4
 
年轻人的爱情看不懂
刘金龙:用风筝丈量天空的高度
王琨书法作品欣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金龙:用风筝丈量天空的高度

刘金龙展示获得绘画和设计奖的鹰形风筝
 

□记者 耿剑/文 张鹏/图

本报讯 在很多人的眼里,高飞的风筝都是花钱买来的,可刘金龙却不这么认为,因为他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一年做几十个风筝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而且他和朋友们一起做的风筝多次参加省内外比赛,获奖都成了常事儿。

闲暇时间都用来做风筝

今年61岁的刘金龙是平顶山老年体育协会风筝委员会的会长,8月29日下午,记者在他的风筝工作室见到他时,他和风筝委员会的另外两个资深爱好者正在修复损坏的老鹰风筝。“几天前放飞时意外跌落,翅膀折断了,我们重新打磨黏合,做个新翅膀。”刘金龙笑着说。

在这间1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堆满了从全国各地邮寄来的竹子,广东、江西、四川、湖南的都有。“不同地方的竹子特点不一样,做出来的东西也会有区别。”刘金龙说。2003年开始玩风筝至今,刘金龙和风筝打交道已有10多个年头,目前他已经掌握了制作各类风筝的技巧,做的风筝更是不计其数。“我现在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离不开风筝。”刘金龙说。

“在平顶山玩风筝首先要会做风筝,我们放飞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以前我喜欢玩麻将,只要一有时间就坐牌场,时间长了腰和颈椎都出了问题,后来跟同事们一起玩风筝,没想到竟然着了迷。”刘金龙自豪地说,是风筝改变了他的生活。

参加比赛获奖无数

据刘金龙介绍,目前我市体育协会风筝委员会有会员90多个,年龄上至80多岁,下至20多岁,喜爱风筝的市民越来越多。在2016年河南省民间传统体育大会上,我市50多个风筝参赛,拿到了金、银、铜10多个奖牌,成为河南省获奖最多的一个风筝组织。“基本上每年都会参加四五次比赛,有国家级的,也有省市级的,因为拿的奖多了,平顶山的风筝也远近闻名,很多人都把我们的风筝当样板学着做。”刘金龙自豪地说。

2016年农历新年,刘金龙和风筝委员会的张祖积、杜九贵等多位爱好者一起放飞了象征鹰城的老鹰风筝,这个风筝高2.6米,宽6米,是鹰城最大的老鹰风筝,也是河南省最大的老鹰风筝。当年参加比赛,这只大个头的老鹰风筝就赢得了荣誉,成为鹰城风筝爱好者的骄傲。

让风筝飞遍鹰城蓝天

“七仙女”“串龙”“京剧脸谱”……这些形状独特的风筝目前我市都有,这也是让刘金龙和他的伙伴们最值得骄傲的事,他们平时放飞和参加国际国内大赛的风筝,不仅形状新颖,且都是纯手工打造,每次参赛都引来众多爱好者围观。

参加风筝大赛选用的风筝不仅要求绘制精美,还要求扎制工艺精细。刘金龙和他的团队制作的风筝不仅外形美观,制作工艺更是无可挑剔,因此,每次参赛,他们的风筝都会成为焦点,尤其是那些不会做风筝的选手,看后更是羡慕不已。

“今年10月份,我们准备在平顶山举办一场河南省的风筝邀请赛,2018年开始,我们计划在平顶山举办风筝节,放风筝的过程也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争取每年都举办。”刘金龙笑着说。筹划这么多活动,刘金龙主要目的是让更多喜爱风筝的市民加入放风筝的队伍,也希望手工制作风筝的技术能传授给喜爱风筝的年轻一代。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