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暴走团”让道终告夭折 这种“反转”合乎法治
“福彩大案” 水落石出还远吗?
“一本万利”
“暴走团”占道 是“综合征” 不能只见 交警扮“医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暴走团”让道终告夭折 这种“反转”合乎法治

 

公共治理要特别注意法治思维,在双方权利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通过打压一方的权利来“纵容”另一方,而是在法治框架内找到“最大公约数”。

□小芳

这几天,青岛交警给“暴走团”让路的新闻,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但在引起过往机动车司机和公众反对后,8月28日晚间,记者从青岛交警市南大队获悉,八大峡广场一带晚间机动车限行措施已取消,警方采取人行道隔离措施,实现“人车分离”。

在回应限行“于法有据”一天后,青岛警方就取消了限时限行的规定,也是知错即改。而复盘整个过程,一个规定上路执行3天即寿终正寝,也足见这个规定背后的争议之大、分裂之深。

任何公共政策,都离不开“合法”和“合理”等维度的考量。为给“暴走团”让路而限行,乍看似乎满足了“形式合法”的要件,却跟法治精神相悖,也难言合理:青岛本来就多山路,道路曲折蜿蜒,八大湖小区亦不例外。封了八大峡,附近车辆就只能从瞿塘峡路绕行,加上道路狭窄,很容易造成堵车。

为让道“暴走团”而限行,看似“还路于民”,可其本质却是保障“暴走团”违规越线暴走的安全,而让机动车司机让渡合法权利,这是损害合法权益而迁就违法行为。

如今限时限行规定的取消,显然是对公众纠偏诉求的呼应,也是对各地社会治理的启示:公共治理要特别注意法治思维,在双方权利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通过打压一方的权利来“纵容”另一方,而是在法治框架内找到“最大公约数”。否则只会加深双方之间的裂痕,甚至激化矛盾。

我从小在青岛长大,周围鲜见休闲健身场所。而且,青岛也没有北京那么多可供市民跑步、健身的街心公园。可最近四五年来,广场舞、“暴走团”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大社区。一方面,民众有强烈的健身诉求;另一方面,场地有限,“暴走团”与司机抢路。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不是青岛一地出现的问题。

现在,公路与市民健身的场所之间出现“犬牙交错”的状态,在很多城市已是常态。到底该怎样解决双方的矛盾,显然,不能依靠拍脑袋决定,也不能仅靠表面温情解决。

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利用闲置地段或建筑,合理扩建健身场馆、休闲健身广场,而不是让司机限行。这虽然要多些投入,但比直接封路更有效。而这背后,也是在考验地方政府的决心与真正的城市管理智慧。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