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有一种黑菜叫作芝麻叶
励志的美人蕉
微历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8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一种黑菜叫作芝麻叶

 

□梁永刚(河南平顶山)

芝麻是平顶山地区常见的一种油料作物,又称胡麻、油麻。在农人的眼里,芝麻的地位是金贵的,浑身上下都是宝:花可酿蜜,且民间偏方说芝麻花具有神奇药效;籽粒可榨油,且含油量高,油质好;秆可烧火,是过去乡间每逢年关时才舍得烧锅的优质燃料;叶可当菜,是有名的黑色食品,在乡间颇受人们喜爱。乡谚说“春雨贵如油”,这油不是油菜籽、花生的油,而是专指用芝麻籽粒碾压出来的“小磨香油”。酒是粮食精,小磨油亦是,而且老少皆宜,比酒更招人喜欢。

在乡间,农人们有打芝麻叶的传统习惯。老家一带把采摘芝麻叶叫作“打芝麻叶”,用词极为鲜活。但凡打过芝麻叶的人都深有体会,打芝麻叶和采茶完全不同,采茶需要“蜻蜓点水”式的轻柔,是一片一片采摘的,打芝麻叶则需要手成环状,环绕芝麻秆用手使劲捋,自上而下,速度要快,随着唰唰声,多片叶子便同时收于手中。

芝麻是经济作物,如果有个好收成能换来一些零花钱,是庄户人家一项重要的“收入”,因此掌握好打芝麻叶的最佳时节显得尤为重要。采摘早了,叶子太嫩经不起煮,关键是不利于芝麻成熟,容易造成芝麻减产;采摘晚了,又影响芝麻叶的质量,吃着口感不好。在我的记忆中,农历七月初,芝麻茎上的小花开始挽顶了,底部的叶子开始发黄,此时是打芝麻叶的最好时节,即使在一天之内,打芝麻叶也有个时间早晚之分。母亲曾告诉我,打芝麻叶最好在清晨。清晨的芝麻叶上满是晶莹的露珠。母亲说,芝麻叶油性大,上面有露水打起来不粘手,叶子也完整。于是,天刚蒙蒙亮,父亲母亲手里掂着鱼皮袋,带着我和哥哥、姐姐下地了。乡谚说“顶叶嫩下叶老,中间叶肥色正好”,我在耳濡目染中逐渐掌握了打芝麻叶的技巧,比如不要顶叶和下叶,不要有虫眼的叶子等等。不多时太阳出来了,我当时还小,还没有芝麻秆高,一会儿工夫就累得汗流浃背,小脸上被芝麻叶挂得火烧火燎。母亲见我累得提不起精神来,只好让我先把打好的一鱼皮袋芝麻叶背回家。

不多会儿,父亲母亲也背着满满两袋子芝麻叶从地里回来了。新打下来的芝麻叶不能久放在鱼皮袋子里,容易起热腐烂,必须及时清洗干净后放锅里煮。灶膛里的火生起来了,母亲将半袋子芝麻叶倒进滚水锅里,使劲按瓷实,盖上了锅盖,几番滚沸后,等芝麻叶完全塌了架,母亲用筷子搅动、上下翻几下,大概煮上十来分钟,原本墨绿色的芝麻叶变成了略带黄绿的淡黑色。用指甲掐一掐芝麻叶梗,如果掐得动,就可以捞出锅了,整个灶房里都弥漫着一种特殊的香味……

芝麻叶的原味很苦,洗不干净口感不好,尤其小孩子不爱吃。从锅里捞出的芝麻叶还冒着热气,母亲吩咐我们将其均匀地摊在院内的土地上晾晒。只要不下雨,两天时间就晒干了,脱水后的芝麻叶子皱巴巴的。干芝麻叶要及时收藏起来,不然的话极容易返潮沤烂。一大堆干燥的芝麻叶很占地方,于是农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找一大把细长柔韧的麦秸秆,取出几根将根部拴在一起,然后四散开来平铺,把晒干的芝麻叶堆放在上面,再收拢起来绑在一起,于是杂乱无章的芝麻叶摇身一变成为硕大的石榴形状,一兜兜并排挂在屋里的土墙上或者门外的屋檐下,看上去煞是有趣。

乡谚说“芝麻叶揉三遍,给肉也不换”,晒干的芝麻叶因其颜色发黑,故而在乡间又被称为“黑菜”。在过去的艰难日子里,为了让一家人填饱肚子,心灵手巧的母亲总是变着法子做饭,特别是到了蔬菜淡季,一把稀松平常的干芝麻叶,往往被母亲用热水泡开后做成多种菜肴,譬如凉拌芝麻叶、素炒芝麻叶、芝麻叶包子和芝麻叶面条,吃起来光滑爽口,口感劲道,越嚼越香,回味无穷。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