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下一代领袖”张锋
【郭敬明被举报】
【乐爸爸被质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代领袖”张锋

 

当地时间8月15日,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宣布将2017年奖项授予5名在基因编辑领域作出先驱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张锋(上图)成为历史上第二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学者。张锋最著名的工作是基因修饰技术CRISPR-Cas9的发展和应用,率先获得了美国专利,并被视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34岁便晋升为终身教授”“超越钱学森”“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下一代领袖”……34岁的张锋,无疑是当今最受关注的华人生物学家之一。有人曾评价,张锋的发现可能最终能治疗一些对人类健康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从自闭症、精神分裂到癌症和失明等病症;或者说,他开发的一种遗传学工具可能将人类带入定制婴儿的乌托邦时代。在诸多光环背后,张锋还有一个身份,他出生于石家庄,是一个在我们身边长大的科学家。

A

最年轻的华人终身教授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8月15日,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宣布将2017年奖项授予5名在基因编辑领域作出先驱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80后科学家张锋成为历史上第二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学者。据报道,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自2001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每位获奖者将得到50万美元的奖励,是美国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生物医学大奖,该奖项为全球生物医学领域最知名、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被视为诺贝尔奖风向标。

张锋还是“麻省理工史上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农历新年前后,有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理学院宣布晋升五位副教授为终身教授,其中包括年仅34岁的张锋。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历史上,钱学森在35岁时晋升为终身教授,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该学院最年轻华人终身教授纪录的保持者。而张锋打破了钱学森的纪录。

报道中有句话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张锋1983年出生于石家庄,1994年随母亲移民美国爱荷华州。也就是说,这个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80后科学家,就是在我们身边长大的。

B

中学时埋下了一颗种子

张锋在中学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于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在爱荷华州得梅因市,张锋幸运地参加了一个分子生物学的“周六提高计划”。那里的指导老师发现,让一群孩子全心投入的一个明智选择就是给他们看电影《侏罗纪公园》。老师观察到张锋对恐龙及生物工程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奋和兴趣。不久后,这位老师帮张锋在当地的实验室找到了一份志愿者的工作。从此以后,张锋每天放学以后都会到实验室来参与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工作。

“我的父母都是搞计算机科学的,所以我对编程一直很感兴趣。”张锋回忆说,这部1993年的电影,讲述了狂妄自大的研究人员将恐龙与青蛙的DNA混合,将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带到现实中,“让我明白生物学也可以是一个可编程的系统”。

这个念头就像是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张锋的心里。2011年2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访问学者报告了他关于细菌基因组里一种被称为CRISPR的免疫系统的研究。“当时我坐在屋子的后面,正有些走神”,张锋回忆说,但是这个奇怪的名字立刻激发了他的好奇心。他立刻用一切能用的办法来检索关于这个研究的论文,不久便发现这个研究与他幼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一个有机体的遗传指令可以被改写,由此改变它的特性,就像父母编写计算机代码一样。

C

发了疯地拼命工作

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站上,我们能找到张锋的照片,一副学生模样,戴着黑框眼镜,脸上有淡淡的微笑。张锋的工作,以及它可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改变,已经被很多人所注意到。在2016年10月份的一期《时代周刊》上,张锋作为“下一代领袖”(Next Generation Leaders)之一,登上了封面。《时代周刊》挑选他入榜的理由是“用改造生命的技术,改变了科学”。“下一代领袖”是《时代周刊》自2014年发起的一项评选活动,旨在寻找全世界在科学、艺术、体育等不同领域具有杰出领导能力的年轻人。

“34岁便晋升为终身教授”“超越钱学森”“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下一代领袖”……在光环的背后,是张锋不懈的努力。张锋高中在实验室参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时期,一个秋天的傍晚,在驱车回家的途中,他和母亲看到落叶纷扬飘零的一幕。叶子居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会死去或处于垂死的边缘。母子俩感到震惊,他们聊到一个人的时间是多么有限。“尽我所能,有所作为,对我来说似乎很重要。”张锋说。

家人的帮助和鼓励给了张锋无限的动力。他的母亲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可刚到美国时,她只能干一些体力活来养家糊口,比如在旅馆中当保洁员。即使如此,他们也从没有放松对张锋的教育。张锋在实验室中常常加班,母亲在车中往往一等就是几个小时,但从无怨言。因此,张锋工作起来也像是一台永不停止的机器。

“刚开始只有张锋和我,我们发了疯地拼命工作。”张锋的同事丛乐说,他们经常工作到晚上11点或者更晚。张锋要给学生上课,到下午晚些时候才能开始他的实验。他们休息时吃拉面、中餐外卖或者卷饼。只有一次,张锋临时决定参加所住公寓中心的派对,并且尝试了人生中的第一口龙舌兰酒,当时他们只喝了一口,就又回到了实验室。

D

希望帮助更多的人

这项技术出现后,3家生物技术公司迅速成立,吸引到了数亿美元的风投资金,由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新时代,而一场科研竞争也在悄悄地形成。

就在张锋进行这项研究的同时,另外一只研究队伍也展开了同样的研究,并且抢先在《科学》上发表了文章。随后,在媒体上出现了一些对张锋不太友好的新闻,社交网络上也会有人攻击他。但是张锋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他并没有觉得自己的成果被抢先发表了,而是继续深入到科研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成果。

张锋用自己的工作效率弥补发布时间上的差距。2013年后,他发表了38篇有关这项技术的论文,大都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他的家距离实验室非常近,也是为了便于工作。他的实验室经常到深夜都会灯火通明。尽管对自己非常严格,可他对同事却充满了关心。当同事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帮忙想办法,有时还会主动将科研成果归功于同事。张锋在工作中经常有出人意料的发现,在他的实验室中,有许多学生比他的年龄还要大,可是所有人对他都非常敬重。

很多时候,大家都惊讶他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和激情。张锋读大学时,有一位好朋友曾经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张锋花了很长时间帮助他。但最后这位朋友还是因为病情过重,不得不从哈佛大学休学一年。这件事让张锋触动很大,因此,当发现这项研究有可能治疗精神疾病的时候,他希望能够争分夺秒,尽早地应用到医学中,以帮助更多人。

关于这项技术的竞争还在继续,无论张锋和他的团队是否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这个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年轻人都值得我们敬佩。(孙磊)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