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2017“爱心成就大学梦”活动圆满落幕
爱心人士为8位学子送行李箱
爱心母女捐赠23件女款夏装
程先生资助武晓鸽2000元
市保险协会资助11名贫困大学新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爱心成就大学梦”活动圆满落幕
43名学子喜领13.5万元“红包”
昨天上午,在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来自叶县的刘梦凡(左二)和刘自乾(左一)姐弟、石龙区的王金榜(左三)和王金亮(左四)孪生兄弟展示领到的助学金,他们表示要发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社会的关爱。
 

□记者 傅纪元/文 李英平/图

本报讯 贫困家庭子女要圆大学梦,需要其家庭和本人自强不息、克服万难,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关心和资助。昨天上午,本报和市人民教育基金会联合举行了2017年“爱心成就大学梦”大学特困新生助学活动助学金发放仪式。

当天上午,在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南一楼会议厅举行的助学金发放仪式上,主办单位为40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大学新生每人发放助学金3000元;另有3名药学专业的学生受到国药控股平顶山有限公司的定向资助,每人5000元。

助学活动已举办12年

“爱心成就大学梦”大学特困新生助学活动于2006年由本报发起,至今已坚持12年,已有千余名学子受到资助。今年的助学活动由本报和市人民教育基金会联办,主要资助对象是我市被高招一本院校录取的优秀大学贫困新生。

今年助学活动于7月11日启动后,主办方陆续接到数百名学生的报名申请。为保证善款发放到真正需要捐助的贫困学子手中,在初审阶段,本报记者持续一个多月逐一入户调查、核实报名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状况,挖掘了大量催人泪下的故事素材。晚报刊发的系列报道反响强烈,优秀贫困学子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每天都有个人或单位拨打本报热线,询问贫困学子家庭情况,或表达资助意向,或直接前来捐款。

众多市民捐款不留名

助学活动期间,本报和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共收到社会人士和单位捐款101870元。多数参与捐助活动的爱心人士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姓名。因此在捐款明细中,这些热心市民的姓名本报仅能以某先生、某女生或网名来代替。

市民“浩瀚海洋”向市人民教育基金会捐款1万元。“希望这些钱能够帮助那些孩子。”面对采访,这位市民始终不愿透露自己姓名,仅留下自己的网名。

8月5日下午,一位女士来到本报热线办公室,特地为张家诚、赵启鑫、张宗祺捐款9000元。“我觉得晚报所报道的学生家庭都非常贫困,需要社会救助,只是这三个孩子更能打动我,想为他们奉献点爱心。”在工作人员再三恳切询问下,这位女士留下笔名“白云”后就走了。

“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生活。”这成为所有不留姓名的市民共同的心愿。在这里,晚报向所有爱心人士表示由衷感谢。

爱心人士现场献爱心

助学金发放仪式现场爱心涌动,一些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纷纷赶来与贫困学子结帮扶对子。市民郭女士来到现场,她找到边沁钦母女俩了解情况,互留联系方式。郭女士说,她打算找一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长期资助,负担孩子大学四年的生活费用。

市区一家服装店的负责人现场为贫困学子捐赠几十套全新服装。西部观赏石协会、弘扬抗战老兵民族精神爱心团队的负责人赶到现场捐赠8个行李箱和部分学习用品。有关人士表示,希望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贫困学生做点事,希望他们能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受助学生感谢中决心将爱延续

湛河区河滨街道褚庄村的阮紫玲就读于市一高,父母都是农民,母亲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四口主要靠父亲打工维持生活。今年高考,阮紫玲594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为凑学费,她今年暑假在一家辅导班当老师,但是高昂的学费让她感到无助。

在助学金发放仪式上,阮紫玲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她动情地说:“今天我们被社会呵护,明天我们愿意奉献自己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乡。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更不会忘记铭记在心中的感动。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以百倍信心、千倍努力、万倍感恩,更加努力读书,回馈社会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