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暴走团”霸道是病,得治
穷根不仅在口袋更在脑袋
谁为盲人学生导盲?
今语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8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暴走团”霸道是病,得治
“暴走团”的存在既是一种大众健身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心理现象。对此,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同时,也需要社会心理的疏导。
 

□新京

“暴走团”又惹事端。

据媒体报道,8月18日晚上7点多,江苏南通一个近百人的“暴走团”在过马路时,因为一辆公交车“没有及时让路”,团里几名男子竟围殴了公交车司机。他们从窗外向司机扔烟头、破坏车辆的雨刷器,还动手殴打致公交车司机牙齿被打断一颗,嘴角缝了8针。

“暴走团”成员公然殴打他人、毁坏财物,已经涉嫌违法,若情节严重或触犯法律。这起事件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一些“暴走团”的霸道。

地方执法部门当然要正视那些不合规矩的“暴走团”给他人权益、社会秩序带来的负面影响,严格执法。不过,“暴走团”今日之乱象,也并非简单的法治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大众心理问题。可以说,治“暴走团”占道易,祛心中“霸道”难。

7月8日清晨,山东临沂一“暴走团”在机动车道被撞,造成一死两伤。但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事故以后,该“暴走团”依然“在路上”,唯一不同的是所有队员都戴了反光条。近日,安徽合肥市某路口,大爷大妈们的广场舞跳上了大马路。有大妈有恃无恐声称:“车子不敢来撞我们,要让着我们老年人!”

公共舆论对“暴走团”占道暴走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而且,也有血的教训。但是,为什么有的“暴走团”哪怕出了悲剧事件,仍然固执地上路?这背后有复杂的大众心理机制。

勒庞在他的经典著作《乌合之众》中提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的这个观点具有很大争议性,但确实有一定道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暴走团”违法行为发生的逻辑。

扛大旗、统一服装、喊口号——可以说,很多“暴走团”已不再是单纯的步行锻炼。他们追求“有气势”,仿佛置身于集体当中,便天然地具有了“人多即正义”的道德优越感。

“暴走团”的存在既是一种大众健身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心理现象。对此,需要法律的刚性约束,同时,也需要社会心理的疏导。而这恰恰需要民政部门和社会工作者去做更多细致的劝说工作。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