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旅行是一种雅趣
杯盏茶语
微历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杯盏茶语

 

□袁方 (河南平顶山)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这出自唐代元稹的《茶》,寥寥数十字写出了茶的姿态与品性。古往今来,茶既是凡夫俗子涤烦消渴的佳品,也是文人墨客消遣时光的雅物。不论粗胎素胚之中,还是青瓷幽盏里,那或明或暗的茶汤均潋滟着时光的味道,那茗香袅袅间皆氤氲着岁月的从容。热汤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茶类隐,酒类侠。酒固广道,茶亦素德。茶以水的姿态流淌,而酒以火的性格燃烧。相形之下,茶更像一位隐者高人,于俗世喧嚣中平和自持。

茶亦有品。丹山碧水之乡,月涧云龛之品。茶,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小小的嫩芽中蕴含着芝兰的品性,清雅素洁。有人喝茶,喝的是其精雅考究的手艺。有人喝茶,喝的是其吐浊纳新的品性。有人喝茶,喝的是附庸风雅的俗气。有人喝茶,喝的是清明简净的人生哲学。竹风一阵,飘扬茶社,疏烟梅月,半湾掩映,书窗残雪。所谓品茗之无限意境莫过于此。然而,同一种茶、同一盏杯,同一种烹法,在不同的人品起来,亦有不同的滋味。那分冷暖浓淡,恰如杯盏茶语,饮者自知,各得其味。即使再苦的茶,于唇齿间百转千回后沿喉入肠,留下一分甘醇的余味在舌尖浅吟低唱。这苦后自然回甘,好似否极泰来的人生之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茶之品性明朗疏淡,一视同仁。一盏清茗入口,是苦是甘,是浓是淡,皆与外在无关,而发乎内心之感。不论文人墨客,还是山野村夫,茶向炉明性之清始终如一。不论华屋美舍,还是陋室茅亭,茶涤尘溶于水镜之雅近在眼前。

茶亦有道。茶不仅需要好水滋养润化,还需要好杯锦上添花。我虽是一枚俗人,没有唐代“茶圣”陆羽的风雅喝法,但也有一盏品相上好的青花瓷杯傍茶。偏安红尘一隅,偷得浮生半日闲。或在青墨素笺中翩飞一段沉绵思绪,或在琵琶清音里追忆一段似水年华。在左琴右书的时光里,总是喜欢独自泡上一杯龙井,于茗香袅袅间雪燥心静。看翠绿的香片静静躺在青花杯底,恰如沉默不语的仕女,低眉颔首间屏气凝神。而当80度左右的热水冲入杯中,瞬间根根香片轻舞飞扬,在青瓷幽盏中姿态婆娑、轻灵舒冉,好似一场霓裳羽衣的盛景,于水袖翻飞间恍如隔世经年。在水的温柔乡里,龙井香片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素雅可人。那清逸甘醇的香味,让人神清气爽、意追高古。这分雍容的气度,更像一位温厚睿智的老者——在阅尽人间百态,历过浮世沧桑后,唯留老树禅梅的风骨。正如陆羽《茶经》所言:“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之道,在于静定归真、太和之气。以无味之味,乃至况味。茶可道,心之道。于凡尘俗世间,觅得一脉清简心宁。那杯盏茶语中,缱绻着一分心灵的独白。

茶亦修德。茶不过两种姿态:沉、浮。喝茶的人,也不过两种姿势:拿起、放下。人生如茶,茶如人生。沉时坦然,浮时淡然。不仅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一杯茶,从起初的浓郁甘醇,到后来的平淡寡味,恰如在五味杂陈的人生中修德进道,逐渐悟得真谛:年轻时鲜衣怒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年时踌躇满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老年时达观淡然——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那一场繁华盛世的过往,总会落尽喧嚣而归于平淡。人生落幕之时,百感交集之中,方能豁然于心、淡然于情——人间有味是清欢。茶亦醉人何须酒,书自逸香无须花。在杯盏茶语中,道不尽浮世沧桑,却也让人素德淡泊,风月自赊。

一盏香茗,恰如一位故友。纵使彼此静默不语,也能将心境坦陈。那小小的青瓷幽盏里,盛得下多少缘分的深浅?在时光婆娑的舞步间,唯留满腔清气醺醺然。溪畔轻风,沙汀印月,独往闲行,尝喜见渔家笑傲;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甘心藏拙,不复问人事兴衰。这即是杯盏茶语中,最真切的人生感悟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