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健康天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资料图片
 

□新华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马永池

立秋,意味着进入了秋季,但秋季的气候还没有真正到来,暑气一时难消,“秋老虎”也虎视眈眈。但立秋又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要调整饮食和作息,注意养肺润肺。

立秋养生重在养肺

中医讲究“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根据节气特点,秋季养生重在养肺润肺。

根据这一原则,秋季应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苹果、石榴、葡萄等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还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从而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此外,还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梨、猪肺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立秋后要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秋季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初秋时分,气温仍偏高,应继续注意避阳降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通过以下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可防止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多吃萝卜: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萝卜不仅营养丰富,且有较高食疗价值,行气、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解毒、利尿。榨取的鲜萝卜汁对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热性哮喘、高血压等疾病均有疗效。

常备百合:《本草纲目》记载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百合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秋季可常食百合粥。

适当食鸭:鸭为水禽,性寒凉。营养学家认为,当年的新鸭养到秋季后,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适合秋季进补养生。广东地区喜欢煲汤,人们秋季常食用老鸭冬瓜汤、老鸭虫草汤、猪蹄炖老鸭等。

秋后如何进补

秋季是最好的进补期,不过,如果刚立秋就忙着进补,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生出诸多弊端。这是因为,在酷暑难耐的夏季,人们常常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等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因此,秋季进补之前重要的是先调理脾胃。要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使体内的湿热之邪排出,以下三类人要格外注意:

脾虚者吃点粥。表现: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食补: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健脾和胃。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者吃点苦。表现: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食补: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清泄胃中之火。

老人及儿童吃点山楂。表现: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食补: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另外,立秋后要少吃西瓜多吃豆。西瓜是很好的清热消暑水果,适合夏季食用,可立秋后,经过一个暑热的长夏,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要少吃西瓜等过于寒凉的水果,以免伤及脾胃,引起腹泻。

豆类多具有健脾利湿的功能,正合立秋节气之用。可以多喝些三豆汤:绿豆,清热解暑;红小豆,清热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不仅能清热解毒,还有健脾利湿的功效。

所谓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入秋后气候逐渐干燥,如果再吃辛辣的生姜,对养肺不利。可以多吃一些莲藕、荸荠,既能生吃又能熟吃,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作用。

(本报记者 魏应钦 整理)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