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从秋天出发
摸爬叉
微历史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8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摸爬叉

 

□刘广申(河南平顶山)

清晨,太阳被吱吱的蝉鸣叫醒,慵懒地露出浅浅的微笑,阳光洒在绿意盎然的花草上,匆匆一瞥,虽不觉惊艳却多了分婉约闲适,为这闷热的盛夏增添了一分柔和。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耳畔传来了罗大佑那熟悉的歌声,也让我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那里有高高的山,有清清的水,还有成片成片的树林。一到入伏时节,我们常常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摸爬叉。

爬叉,是蝉的幼虫,卵产于树叶,叶落蛹生于土中,于地下历经5次蜕变,历时5到12年,方于夏日破土而出,爬上树干蜕变成蝉。

摸爬叉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傍晚时分,我们就会带着铁铲和瓶子,开始了摸寻之旅。爬叉多生长在杨树、桐树和柳树下,但它的洞穴并不是很容易发现,我们一个个弯着腰,像工兵排雷一样在树下寻来找去。当时,洞穴有很多种,有爬叉的、蚂蚁的、屎壳郎的、蟾蜍的,甚至还有蛇的,需要认真甄别。否则,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碰到让人恶心又可怕的蛇或者蟾蜍!

爬叉的洞口多散布在树下,下午六七点钟,待在地下的爬叉在经历了若干年的等待后,迫不及待地用它那尖尖的前爪,把厚厚的土层挠开一个圆圆的小洞,静静地观察着外面的情况,只等天色一晚就破土而出,然后再慢慢地爬到树上蜕变成蝉。而我们正是趁这个时间段把它给捉住的。

每当发现爬叉洞口时,我常常是一阵激动,然后慢慢地蹲下来,用手指轻轻地点破洞穴,再打探着爬叉的位置。久待地下的爬叉发现自己的洞穴有外敌入侵时,往往会先机警地向下退去,然后再用它那尖尖的爪子轻轻地碰触你一下,这是在试探,如果忍受不住这种痒痒,猛地缩回手指的话,爬叉就会退到洞底,不再向上爬。我们都知道它的特性,所以都会默默地忍受。爬叉在经过简单的试探后,就会使劲地夹着入侵的手指,而我也正是利用它的这种反击,用一点点疼痛的牺牲,缓慢地把它带出洞。当然,并不是每个爬叉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有的洞穴较深,需要借助小树枝,或者直接用铁铲把它铲出来。有时,我们也会采取向洞内注水的方式,迫使爬叉主动爬出来!

在那个年月,经常是逢年过节才会吃上一次肉,所以大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不用掏钱的美味!摸爬叉的人很多,几乎家家户户的小朋友都参与,甚至大人也参与了进来。那时,最热闹的要数村西头的杨树林了,常常是聚集了几十上百的人,这个走过那个又来,大一点的就拿着铁锹,几乎是平排翻上一遍,就如牛犁过一样!在大家近乎掠夺的方式下,能够幸免的爬叉也就所剩无几了!

爬叉在出洞后几个小时内就会蜕化成蝉,肉质也会发生变化。为此,我们在捉住后往往把它放进装有淡盐水的瓶子里。等到捉得差不多,大人也开始做饭时,就带着战利品雄赳赳地回家去,把它们一一倒进盆中,用清水清洗干净,晾干之后,交给母亲,母亲则会在炒菜前把它们放进油锅中,配以葱花和花椒,炸得黄灿灿、香喷喷的,好一道丰盛的美味佳肴!

时至今日,再回到故乡,原有的生态已经遭到了破坏,到处都是水泥地,昔日的树林也早已没了踪迹,爬叉赖以生存的空间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傍晚时分,走在坚硬的水泥地上,已经很难再看到爬叉洞和摸爬叉的孩童了。

细细想来,当我们庆幸获得的时候,往往也是我们失去其他的同时。特别是面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更应该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珍惜当前,着眼未来,携手保护我们共有的美好家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