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徐玉玉父亲“不要一分钱”,但司法应救济
今语言
将“租购同权”作为住房改革切入点
误导
动辄“规则”与“素质”,是否也该歇歇?
网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辄“规则”与“素质”,是否也该歇歇?

 

事件发生后,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家长蓄意掩护孩子逃票,而非机场安检的纰漏,这之中除了一种习惯性的经验推定在起作用,也体现了“素质论”“规则论”的泛滥。

□光明

7月16日上午,在北京飞往上海的HO1252次航班上,因有4岁儿童在未购票的情况下登机,致该航班的全体乘客不得不重新安检,原计划6点55分起飞的飞机延误至11点59分起飞。该名未购票儿童一行共5人,其中两名成人,3名儿童,只有1名儿童未购票。

事件曝光后,被迅疾以“家长掩护孩子逃机票”的标签在舆论中快速传播。随之而来的,是对涉事家长漠视规则的指责。一切显得顺理成章,既符合人们的既有经验,也迎合了由来已久的“素质论”市场。可事件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不过是一起被习惯性想象代入的“乌龙”事件。

7月18日,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继承回应,经调查,这5名旅客均是首次乘坐飞机,误以为1.2米以下儿童不用购买机票,无故意逃票行为,不构成违法犯罪行为。当天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已有延误。在延误的5小时中,由于未购票而导致的延误约1.5小时。

坐过飞机的都知道,从常识角度,能够成功逃机票是一件超乎想象的事。而在未购票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方方通过数道安检程序登机,就更让人匪夷所思了。相对于机场的层层安检,家长应知道孩子坐飞机也该买票的责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道理很简单: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要给孩子买机票的家长恐怕是大概率存在,若每一名不知道要为孩子买票的家长,都能够成功带孩子上飞机,设置安检还有何必要?

一个经常坐飞机、熟悉航空飞行规则的人,可以惊诧和难以理解第一次坐飞机的人居然不知道购票规则,但尽责的机场检票程序,应该充分将这些可能的情况纳入常规性的预防之中。该事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机场的安检环节又到底存在怎样的疏忽,首都机场方面理应尽早作出调查和回应,并对暴露的漏洞加以填补。

当然,事件中舆论态度的自然流露,也颇值得剖析。事件发生后,首先让人想到的是家长蓄意掩护孩子逃票,而非机场安检的纰漏,这之中除了一种习惯性的经验推定在起作用,是否也体现了“素质论”“规则论”的泛滥?有必要重申一遍,整个事件中,若要谈规则,那么最大的规则,应是让人放心的机场安检,不会遗漏任何一个有违乘机规则的登机者——哪怕是一名4岁的孩子。

未购票乘机,即便是在对乘机规则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不是一件值得夸赞的事。可那些仅凭着习惯性想象就事先推定未购票登机一定是逃票的声音,或许欠那个4岁的孩子一声道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