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保姆纵火案考验了太多的常识
北京耿直男孩缘何引发共鸣
今语言
“去库存”
国歌立法:多些热议也无妨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7年6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个正常的社会,不能总让常识屈服。
保姆纵火案考验了太多的常识

 

□光明

杭州保姆纵火案发生有些时日了,越来越多的细节浮现,将该案一览无余却又锥心刺骨地展现了出来。

仅在微博,就有过亿的阅读量,其他平台的传播更是难以计数。极端个案形成了现象级的关注,必然传递了某种社会认知与情绪。具体到该案,传递出的大概是常识难以应对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慌。

首先是对“好人有好报”的传统道德常识的冲击。从事件细节来看,雇主待保姆似乎并不苛刻:对她客客气气、送保姆童装、借钱给保姆买房等。即便有人以现代契约精神来认定这种混淆雇佣与依附的相处模式并不可取,但无论如何,这种抱有善意的态度也谈不上“坏”。与传统极端案件发生“有果必有因”的逻辑链条不同,纵火并非是保姆遭受恶劣对待后的应激反应。那么,该案发生后,也必然和众多诸如“扶老人反被讹”的新闻一样,为“好人做不得”的“新常识”再涂抹上一笔。

其次是对阶层上行之后,安全必然提升的常识的否定。受害者家庭,是做生意起家,几十年打拼之后跻身富人阶层。他们的居所,是价值3000万元的豪宅,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改变命运”的时代寓言。他们生活在富庶城市的高端小区,理论上来说,这里应当有防火的材料、保安的巡视、提醒的警铃、完备的消防。然而事后看,这一切似乎都是想当然了。从调查来看,物业没有尽责,种种预警似乎没有发生作用;消防近2个小时才扑灭大火,据当事人回忆救火中途还发生了“破门要请示领导”的一幕;消防车水到不了18楼,业主质疑小区的消防审批……个体如何努力改变命运,却也难以脱离社会整体的治理水平,有漏洞的机制,随时可以摧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传统认知。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极端个案为何能成为广泛共鸣,因为它对我们太多的常识构成了挑战。人情温暖应当是将心比心的,然而换来了付诸一炬;财富应当可以让人自在安稳,然而“安全感”依然是有市无价的奢侈品;城市发展至今天,基础服务应当是日益缜密完善的,然而依然有那么多“无可奈何”……

我们心里的“应当”,最后变成了“然而”。不少人在看了这则新闻,或许心里想的是,富裕阶层尚且如此,何况是我呢?不难想象,该案中所有的漏洞,都没有特殊到只有在“高端小区”才会出现,具体每个人的情境里,倘若发生类似情况,是更好还是更糟,恐怕不少人心里都是忐忑的。

今天的舆论场上,“焦虑”是一个高频词汇。所谓焦虑,大概是一种对前途未定的恐慌。具体到这个案例则体现得十分明显,即便可以掌握大量财富,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原来身边有那么多关乎身家性命的信息是难以掌握的,面对突发情况是否能遇到专业应对是难以预计的。所谓对未来稳定的预期,并不是确定明天是否刮风下雨,而是一个社会能够在今天就根据明确的规则,将所有的应对准备好,任狂风暴雨,也不担心大难临头。

一个正常的社会,不能总让常识屈服。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