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关注高考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全国卷I作文获评“最接地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年各地高考作文引热议
全国卷I作文获评“最接地气”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全国卷

适用范围: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适用地区:四川 广西 贵州 云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年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北京卷(50分):“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天津卷(60分):重读长辈这部书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上海卷:预测(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浙江: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媒体调查:

全国卷I被网友 评为“最接地气”

昨天上午,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作文又成全民热议的焦点。有媒体针对今年高考作文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其中,全国卷I在“2017年高考哪套作文题最‘脑洞大开’”和“2017年高考哪省作文题最‘接地气’”的两个调查中,分别以22%、39.4%高票当选。全国卷II被19.1%的网友评为“2017年最难写的高考作文”。

【关注】网友偏爱全国卷I,段子层出不穷

全国卷I的作文(右图)一发出,网友便开始了自行创作。其中“我骑着共享单车,走过一带一路,和大熊猫一起跳了广场舞。沿途经过了长城,品尝了中华美食,却引出了大量食品安全问题。到达美丽乡村,却发现了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想看京剧,京剧舞台却被广场舞大妈们占领。最后我想骑共享单车回家,结果共享单车都被私人占领破坏,只好在支付宝上买了高铁票,终于回到了家”被频繁转发。

但也有不少网友对此命题提出异议,他们认为题目中涉及“共享单车”等词对于大城市的同学来说非常熟悉,而乡村小县城并没有共享单车资源,对它的了解也只能通过媒体,没有真实体验。

此外,“最难写”的全国卷II什么样?考生需要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等选择2至3个写文章。大部分网友认为“略抽象”“无从下手”。

作文不仅引发“段子手”网友的创作欲望,不少网络大V也加入到对高考作文的评析中来。作家陈之秀在微博中写道:“最难的作文是北京的,两篇都与时政密切相关,作为高中学生,如果关注这方面较少,很难驾驭。”

【解读】全国卷I题目新颖,关注弘扬中国文化

全国卷I今年的题目非常新颖,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作文任务为“帮助外国青年了解中国”。从命题趋势上来看,非常具有时代精神。现在中国最为关注的就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并积极投身新时代下的社会。题目中所给的关键词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传统文化、时事热点。建议考生两方面各取一词,从传承和创新来谈新时代下的传统大国——China。

全国卷II近几年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来命题,让考生选择。而今年是从六句古诗中选择二到三句行文。与以往相比,今年的题目难度更大。六句诗歌相当于六个小材料。非常符合近几年语文考查的最大特点:综合性。考查阅读能力,考查古诗文理解能力,考查语言表达能力。6选2或3更是告诉我们,得发现句子之间的联系,将其巧妙融合才能完成这一写作任务。

盘点40年高考作文:七成材料作文,专家称符合高考语文整体趋势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数十套的作文题,不仅仅考核了学生,更反映出了时代的特点。上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题开始关注社会层面的发展;到90年代,高考作文题开始鼓励学生创新、尝试;进入21世纪,作文命题更加开放、自由,一方面结合社会热点、紧贴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更关注哲思、人性等内在的方面。

记者统计恢复高考以来的51套作文题发现,材料作文占比近七成。对此,专家表示,材料作文发挥空间更大,开放性更强,“符合高考语文的整体趋势”。

高考40年,七成作文是材料题

记者统计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数十套作文题发现,给出材料写作文的题目共计34个,占比66%,占近七成。

此外,记者注意到,自1980年以来,以每十年为一个时间段统计,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高考作文题目就偏爱材料作文,10个题目中有7个是材料作文,1983年,还首次出现了看图作文《毅力与恒心》。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材料命题作文,在明确给出写作题目的同时还附有提示性材料,1996年的《我更喜欢漫 画〈 〉》、1998年的《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都属于这一类型。

2000年至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中,话题作文居多,包括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4年《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卷Ⅱ)以及2005年的《出乎意料和情理之中》等,连续几年,全国卷作文题目一直都是话题作文。

2006年出了材料作文《模仿》(全国卷Ⅰ)和《读书》(全国卷Ⅱ),不过这两个作文题目又不同于上世纪的材料作文。那时的作文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2006年的作文题则没有这些限制,也因此被称为新材料作文。

记者注意到,2010年至今,只有2010年的全国卷Ⅱ是以《路径》为题的命题作文,2011年以来,连续7年共计10套试题的作文题均为新材料作文。全国卷Ⅰ考的也是材料作文。

高考为何对材料作文如此偏爱?

针对材料作文占近七成这一现象,学而思网校高中语文主讲教师向欧表示:“这比较符合高考语文的整体趋势。”相较其他作文,材料作文显然发挥空间更大,开放性更强。考生在更加宽广的写作空间中发挥行文,更易体现出其个人想法与素质。

此外,语文的综合性非常强,需要考生合理安排、运用自己掌握的各项能力。写作与阅读本就是语言习得过程中的相互活动,两种能力互相牵制、影响。材料作文恰恰是对这两种能力的综合考查。考生先行阅读,整体把握所给材料,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角度行文。

记者还注意到,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已连续多年“不限文体”,不过大多数考生依旧会选择议论文下笔。对此,向欧认为,其实记叙文写作更符合学习规律以及学生水平。

从内容主旨上看,高考作文所涉及的话题越来越贴近生活。向欧说,“作文或多或少能折射出文字背后的作者”,我们希望通过高考选拔那些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并且有深入思考的学生。如去年全国I卷,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唯分数论”的思考。应该没谁比亲身经历了这些的学生们更有话语权。

总之,高考作文一直稳中求变,顺应着时代的变化,也更加符合选拔人才的标准。(晚综)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