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微历史
父亲的《家训》
高考只是一种经历,不是负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7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家训》

 

□张秀云 (河南平顶山)

写下父亲二字,我便停了下来,坐了很久,竟不能下笔。他生前的点点滴滴,排山倒海般涌到眼前。

敬爱的父亲去世距今已有22年,尽管已天人相隔多年,每当忆起,依然让我泪湿衣襟。父亲生前身体并无大恙,去世那年他79岁,从脑溢血发病到住院,抢救了两日,便撒手人寰。我和姐姐扑倒在父亲身旁,都不愿相信父亲已经离去,这也成了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我是父亲最小的女儿,我相信父亲与我有感应。22年前,在他的生命即将停止的那一刻,我家的石英钟从墙上跌落。父亲的生命之钟也永远地停止在那一刻。落地时重重的一声响,是他临终前的一声道别。

父亲生于1916年,出生在河北唐山。父亲幼年读过私塾,长大后先后在唐山铁路南厂、革新纱厂、开滦煤矿、林西矿工作。1956年调到平顶山,为平顶山市煤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1980年离休。1995年5月25日因突发脑溢血辞世。父亲一生性格耿直,与人为善,淡泊名利,乐天达观。他爱好广泛,擅长诗词戏曲,他晚年撰写的十七则《家训》,成为家人的行为准则,并被流传发扬。这十七条,内容涉及婚姻、工作、学习和教育等方方面面。

父亲的《家训》,虽是他写的家规,其实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父母的婚姻始于旧中国,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民国时期组建家庭,又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二老含辛茹苦,彼此相濡以沫,对他们的长辈致孝致顺,对后人的抚养更是无私而深沉。1995年不幸降临,父亲母亲相隔8个月先后辞世。53年的婚姻岁月,对于人生和爱情来讲,都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其间,他们很少有摩擦与争吵,我们看到最多的,是父亲对母亲的体贴与包容,母亲对父亲的呵护与关爱。正如《家训》中所述:“儿女孝亲天伦乐,一家和顺福自多。圣贤不出人伦外,留得芳名百代歌。”

在我们珍藏的遗物中,有一块父亲的手表和一枚母亲缝纫的顶针,这是双亲手上戴过的唯一的“饰物”。父亲的《家训》中有:“淡泊简朴是良方,奢华不羁难长久。节俭清贫无冻绥,布衣蔬食又何妨。”

父亲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又刚正不阿,从不趋炎附势。“立身以谦逊,待人以礼让。争强不好胜,仁爱树家风。”深受同事和领导的尊敬,更受晚辈的崇拜。他虽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物质遗产,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神财富,《家训》中有:“和善之家福自随,何需献媚尚奉承。刚直不阿走正道,切莫愚腐酿祸根。”

父亲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要有孩子的样,老子要有老子的样。家是苗圃,孩子是幼苗。要教育孩子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理。有了良好的家风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家训》中道:“教育子女发奋学,精通专业最稳妥。为人处世从名教,志存高远品自强。”

父母养育了我们姐妹6人,为我们的成长和我们每个家庭的幸福操碎了心。每个人成家生子,他们都尽到了父母、外祖父外祖母的责任和义务。如今我们的家庭,已是30余口的大家庭。如果父母在世,将是五世同堂。节假日家人相聚的时候,我们总会追忆父母,念及他们的恩惠。

在相隔22年的此刻,父亲在遥远的天国那端。我用文字点燃盏盏烛灯,祈祷父亲的灵魂安息!父亲,走好!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