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高考1977
3上一版  下一版4
 
继续学习,让我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6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钦英:
继续学习,让我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曹钦英展示当年的毕业证书。
 

□本报记者 杨岸萌/文 张鹏/图

“我是一个比较阳光的人。”5月17日,在市区文园路南段市青少年宫院内,与刚晨练完的曹钦英寒暄过后,她用这样一句话介绍自己。

曹钦英今年62岁。1977年,父亲“强迫”她报名参加高考,结果她考上了周口卫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市第二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提起当年的选择,她说:“感谢高考让我有机会继续学习更多知识,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高中毕业当老师,“现学现卖”教高中生

曹钦英1955年出生于郏县冢头镇,兄妹五人,她是老四,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家里孩子多,又有老人,田地是坡地,收成不太好,一家人的生活可想而知。

“我不知道父亲上过学没有,也不知道他从哪里找来那么多书,反正我小时候总看到他在看书。”曹钦英说,父亲爱看书,还经常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有两件事,一是家里没钱给我们姐妹买雪花膏,他就自己用油做,我们姐妹从小就用他做的雪花膏抹脸;二是父亲坚持让我们兄妹刷牙,买不起牙膏就用盐刷,我们兄妹几人的牙齿到现在都很好。”

曹钦英说,父亲爱看书,有知识,很受邻里尊重。可能是从书本中获益良多,父母很支持他们兄妹读书。“与现在的课程设置比较,我们兄妹几个至少是初中毕业,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家里穷,曹钦英的母亲就做针线活儿卖钱,供几个孩子上学。“母亲平时在家做针线,还要去卖东西,很累。我上高中时,逢星期天或放假就帮母亲赶集卖东西。今天这个村有集市,明天那个村有,有时候去赶集卖东西,看到有同学过来很不好意思,赶紧躲起来,等同学过去了再出来。”

1975年,曹钦英高中毕业。她在校时学习勤奋,是班上的优秀学生。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找不来老师教课,她毕业后,立即被请到这所学校教书。

“说到这里就有点惭愧,当时那个学校有小学、初中、高中,我先后教了小学的音乐、初中的语文,还有高中的化学。”曹钦英说,“音乐课虽然没有乐器,但带着孩子们唱唱歌,我也算能胜任,语文也还好一点,但是化学我自己都是一知半解,怎么教人家?父亲说我误人子弟,我也推辞了很多次,但当时实在找不来老师,我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别的老师是备课,而我教化学课时备课是‘背课’,把书本上的东西背下来,上课的时候再写下来。”曹钦英说,课堂上她让学生先看书,谁感觉看会了谁就起来发言,大家感觉对了就按他说的来。“那时候真是没办法,我自己不太懂、不太会,学校又找不来其他老师,只能赶鸭子上架了。”

“强迫”她参加高考,父亲骑自行车把她从许昌带回郏县

1977年冬,曹钦英作为民办教师被学校推荐到当时的许昌师范学校学习。学习期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班上很多学生都不再上课,而到别的学校办的高考辅导班复习。

“一个班的学生有一大半逃课去复习,老师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那么少,说可以理解大家希望参加高考的心情,但是像我们,是要学习后回到学校教学生的,不能不上课。”曹钦英说,“我比较老实,听老师这么说,就和剩下不多的学生老老实实地在教室里听课。”

对高考完全没想法的曹钦英这时突然收到父亲的来信,说已经给她报了名,让她回家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但曹钦英还是没动心:“我毕业两年了,脑子空空的,感觉自己考不上,就没想着参加高考。”

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时,看到她迟迟不归,曹钦英的父亲骑着借来的一辆自行车赶到许昌,硬是把曹钦英带回了家。“父亲当时还有病,我不知道他咋有力气骑车到许昌,还把我带回来。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我不可能参加高考,人生肯定会是另一番模样。”

回到家,父亲做主叫了曹钦英的几个同学一起到她家复习,还给大家做饭,十分支持。“那时候根本没什么资料,只是把以前上学时的书拿出来看看。”

学长梁振典猜中了作文题

十几天后,曹钦英走上了考场。

由于当年的考试是高考中断10年后的第一次考试,所以不少地区的准考证上印的是“一九七七年大学及中专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也就是说,当年的高考是个统称,其实是高考和中招同时进行。

曹钦英考了179分,被周口卫生学校录取。周围几个村也有人参加高考,但只有她一人考上了,父亲很欣慰。当年考上大学全县轰动,考上中专和师范也是相当不错了。

“说到这里,我还要感谢一个人,他叫梁振典。要不是他,我肯定考不到这个分数。”曹钦英说,她在许昌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高中学长梁振典在那里上大学。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梁振典和同学猜了一些作文题。“我们是老乡,之前在高中的时候就知道彼此,他知道我学习好,可能会参加高考,所以有一天他找到了我,硬塞给我一张纸条,也没说是啥。”

“当时的社会环境跟现在不一样,女生不能随便接男生的东西,我也有点害怕那是情书,就收了起来,一直不敢打开。”曹钦英说,“有一天我收拾东西,翻出了那张纸条。我已经忘了纸条是哪儿来的了。打开一看,发现写的是作文,与当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们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很相近。因为看过人家写的作文,有印象,当年参加高考时自己写的时候就比较顺,估计得分高,所以说我是占了一个便宜才考上的。”

高考让我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高考过后,曹钦英进入周口卫生学校护士专业学习。父亲感觉当护士不如当医生,想方设法让她转专业,但被她拒绝。“我不是很聪明的人,只是勤奋,感觉自己不是做医生的料,再加上入校后我很快喜欢上了护理专业,所以根本就不想转。”

用曹钦英的话来说,高考恢复第一年,能考上学的大多是聪明的学生,只有她是个例外。“我不聪明,只好以勤补拙了。再说越是学习就越感觉自己不会的东西太多,只能更加努力,所以,那两年我的课业压力非常大。”

在周口卫校学习两年毕业后,曹钦英被分配到市二院工作。30多年来,除了在病房短时工作外,她几乎都在急诊护理一线,帮人、救人无数。

去年的一天,曹钦英晨练完回家,行至市区曙光街与文园路交叉口附近的人行道上时,背后突然传来很大的摩托车声音,她心里一惊,赶紧侧身把快车道上与她并行的一位老大姐拉到了人行道上。“我感觉她还没有回过神,谁知道她抬头看了我一眼说‘我认识你’。我一惊,以为遇到讹诈的了,她接着说‘你不是二院的吗’?我这才放下心来。”

“这位老大姐说,她儿子小时候生病,送到医院抢救,医生都说不行了,是我坚持继续抢救,最终把孩子救活了,现在孩子已经36岁,各方面都很好。”曹钦英笑着说,“你看,这就是我的工作。多年以后,走在路上还能被人认出,还能听到人说谢谢,我真的很自豪。”

从事急救工作多年,曹钦英养成了随身携带急救包的习惯,坐公交车、植树、爬山,急救包从不离身,也帮助了不少人。

“一般出远门,急救包内放的东西会多一点,比如说硝酸甘油,能缓解心脏供血不足;吃饭时剩下半个馒头装起来,给糖尿病人低血糖的时候吃,最起效。”曹钦英说,“也算是职业习惯吧,做了一辈子急诊护理,已经习惯了时刻准备着有突发事件,帮助别人。”

曹钦英说:“高考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如果不参加高考,我现在最多是在县城,人生轨迹也会截然不同,也很可能帮不了那么多人。感谢父亲的坚持,感谢学长的帮助,感谢高考让我有机会继续学习更多知识,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