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孩子的世界不该有鄙视链
“钓”
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不能被演练掉
教育鄙视链只是成人心中“皇帝的新装”
降级干部去哪儿不该成为秘密
快乐是童年的应有之义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6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乐是童年的应有之义

 

□李洪兴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孕育不一样的童年,但无论何时何地,“快乐”都是孩子们的天性,是童年的底色。最近,一段33秒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3800多万人围观。而视频的内容,不过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雨中滑滑梯的场景,泥山上滑下,泥潭中打闹,尖叫和嬉笑……孩子们天堂般的体验,感染了无数成年人。有人感慨,孩子就是孩子,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们释放自己的天性、探索心中的好奇、绘出眼中的多彩,还原童年的意义。

今天,孩子从出生起就浸泡在互联网环境里,网络拓展了孩子们的世界,缩小了成长的差异。电商基本普及、农村淘宝不断下沉,孩子们以前梦寐以求的玩具和用品,都变得触手可及。但对于童年来说,物质并不是幸福感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放眼整个儿童群体,社会的发展,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加重孩子们的负担。起跑早、节奏快、竞争强,成了孩子们不得不面对的成长特征。有人说,童年是一张白纸,不应有功利与高低。可实际上,不少孩子被过早卷入竞争与浮躁的旋涡,事事攀比、时时较量,在一些中小学乃至幼儿园,孩子们居然也“晒”起谁家的车更好,谁的家长更有本事,甚至“不和没有英文名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使得孩子之间的交往产生了功利色彩,给那些家境稍逊的孩子以无形的压力。至于分数高低和各种才艺比拼、“素质”竞赛,就更是让孩子们把“快乐”简化成测评表上的数字,渐渐远离了教育的本意。

今天的父母和老师,比以往更有能力塑造孩子的明天,但切忌过度传导焦虑,让孩子失去应有的快乐。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引燃孩子持续一生的学习热情,而不是让他们为了某些现实利益而压抑自己追求快乐的冲动。

让每一个童年在快乐中出发,值得每一个人为之努力。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