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又忆儿时麦收忙
微历史
走不出的故乡长不大的心
端午节的热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节的热度

 

□邱军伟(河南平顶山)

端午节即将来临,民间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绣香囊,悬艾叶……

端午节,国家的法定假日,我们可以在家里包粽子,煮蒜、鸡蛋、鸭蛋,再准备一桌子菜,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吃上一顿没有任何负担的美味,但说句老实话,至今我依然难忘的是小时候的端午节。

小时候,最害怕的就是大人说耳朵里钻进虫子了。小虫子顺着耳朵爬进去,一直爬到脑子里,如何把进去的虫子引出来,是个难题。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蛇怕雄黄,所以小孩子都想让自己家的父母在耳朵边抹雄黄。买上一小包雄黄粉末,大概一毛钱的。不要小看这一毛钱,鸡蛋3分钱一个,够换3根冰棍。

雄黄装在小玻璃瓶子里,倒进酒后使劲摇晃,等雄黄溶解得差不多了,用手指蘸着抹在耳朵周围。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抹雄黄酒了,恨不得早点过上端午节。

再说蒜煮鸡蛋的事情。那时候家家户户种有大蒜,印象中蒜头很小,甚至有的是独蒜。把整头的大蒜放在锅里,再放进鸡蛋煮熟,由于当时物质条件匮乏,全家人平均每人最多两个鸡蛋。直到成年后才知道,当时吃的全部是柴鸡蛋,根本没有养鸡场。

说到戴香囊,我特佩服那时候的母亲们,每人都有一个针线筐,装着针线、顶针、小布块、扣子等杂物。每逢五月初五,孩子们的手腕和脚脖上都系上了五色线,脖子上带着加入香料的多色香囊。孩子们蹦蹦跳跳地围在一起,看谁家的母亲做得最好看。

传统节日的习俗都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来自于民间,形成不成文的规矩。如今,年轻人脖子上的香囊被项链代替,红丝线被菩提子等首饰代替,但是端午依旧在,屈原精神也在,传统文化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