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高考1977
3上一版  下一版4
 
“77级”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5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高科:
“77级”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工作之余,陈高科喜欢看一些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彭程/图

5月23日上午,在市政协一间办公室,60岁的陈高科正面临退休,他向记者娓娓谈起20岁时参加的那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高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就在3天前,陈高科刚刚赶赴武汉参加了另一场国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整个考场,数他年龄最大。这位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曾任市科协党组书记的正县级干部,去年已经拿到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两次考试看似没有任何关联,实则一脉相承。陈高科说:“当年的高考对我的刺激太大了,激励着我这一生要不停地学习、奋进!年龄虽然大了,脑子不能老化,我这也是挑战自己。”

仓促备考,一天背会一本复习册

1957年,陈高科生于湛河区曹镇乡(以前叫曹镇公社,1984年之前属于宝丰县管辖)曹镇村。他的祖辈中曾出过一个武举人,父亲是一名教师。他上高中时,父亲不幸因病去世,作为家中长子,三个弟弟年幼,家庭负担很重。1975年,他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时的理想就是利用所学知识帮助贫下中农种好田。

1976年初,由于赶上了国家的新政策,陈高科接替已故父亲的班,成为曹镇公社一名公办教师,被分配到秦庄村学校任教,带全校七个年级的体育课和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

陈高科回忆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是从广播里听到的,我考虑再三,一开始并未打算报名。”但是,很多同学和熟人都动员他报名参加考试,一个要好的同学陈殿卿看实在动员不了他,就要求他陪伴复习。每天晚上,他在陈殿卿的宿舍睡觉,总是被叫醒很多次,一起讨论难题。过了一段时间,他干脆决定报名参加高考,和大家一起熬夜复习。

当时高考报名是先报志愿,陈高科考虑到自己家庭条件差,就报了两个离家近的高校。报名之后,考前复习的时间只剩下20天了。他白天要在学校上课,只有晚上的时间投入复习,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当时也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只能翻出初中和高中的课本看,因找不全课本,同学们都凑在一起不知疲倦地复习、讨论着,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打个盹儿。

考前最后几天,5个要好的同学集中到陈高科家里通宵达旦地复习。陈高科记得,有个同学从外地弄来了一本政治复习题小册子,大家如获至宝,轮流着看。“我说只看一天,条件是这一天时间里谁也别打扰我。那次,我把自己关在一个空房子里整整一天一夜,连饭也是从门缝塞进来的。”他说,让自己难以置信的是,一天时间,他竟然把这本密密麻麻的小册子背完了。

不过,高考之后,陈高科往自己腿上一拨拉,竟然掉了一层皮。40年后的今天,陈高科感叹道:“那可真的是累得脱了一层皮啊!”

参加高考,遗憾漏了背面化学题

1977年12月9日那天上午,20岁的陈高科和全镇500多名考生一起,走进曹镇高中考点,参加河南省高考。他记得很清楚,第一场考的是语文,知识部分30分,作文部分70分。至今,他仍然记得当年高考的题目有两个:《我的心飞向了毛主席纪念堂》《为抓纲治国初见成效而热烈欢呼》,任选其一。

毛主席在1976年9月去世时,举国悲痛,当时各类媒体也发表了很多缅怀毛主席丰功伟绩的文章。当时陈高科非常关注这些报道文章,还将一些重要的章节抄到了笔记本上。所以,他选择了第一个题目,满怀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完成了这篇作文。下午的政治考试也比较顺利,恰巧有几道问答题与几天前他背诵过的那本小册子上的内容相近。

然而,接下来的数学考试难倒了一大片。陈高科回忆:“我拿到数学卷子一看,发现上面的题目基本上都不会,心里非常着急,自我感觉是晕场了。”他冷静几分钟后就开始试着演算考题,遇见似懂非懂的题目就在演草纸上试着演算,演算错了就重新再来。就在他举手示意监考老师要演草纸时,顺便瞥了一眼周围的考生们,竟然发现大部分考生都端坐在座位上,考卷几乎是空白的。

下了考场,陈高科盘算着数学能得10分就不错了。不料,同考场一位同学对他说:“你一定能考上大学!”“为啥?”“你还向监考老师要演草纸呢。”这真是令他哭笑不得。

陈高科报考的是理科,最后一场考试是物理和化学。卷子只有一张纸,他只顾着解答正面的物理题,临近考试结束时才听到监考老师提醒卷子背面还有化学试题,可为时已晚。他急忙翻开背面的化学试题,只答了两小题,考试结束的铃声就响了起来。回忆起此事,陈高科现在仍然遗憾不已。

他被录取,拉他报名的同学却落榜了

参加完高考,陈高科回到秦庄学校继续教课。眼看到了1978年4月份,他仍然没有接到录取通知,已经不抱希望的他感觉自己落榜了。没想到4月中旬的一天,他正在学校上课,陈殿卿为他送来了“许昌师范大专班物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得知“拉自己下水”的陈殿卿未被录取,陈高科百感交集。他只好鼓励陈殿卿别放弃,争取来年再考。结果,陈殿卿连考三年未果,最终放弃。

后来,陈高科了解得知,当年曹镇高中考点的550多名考生一共考上大学本科1名、大学专科1名、中专7名,其中这个大学专科生就是他。他说,据了解,1977年高考,河南省共70多万人参加考试,只有9000多人圆了大学梦,录取率是1.3%。当时河南省的录取分数线很低,理工科考生4门考试的总分达到180分就可以上大专了,但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考了多少分。

陈高科大学报到的前一天到秦庄学校辞行,全校师生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直把他送到村东头,他的学生更是与他挥泪告别,这成了他记忆里难忘的镜头。

进入大学,校园里掀起“读书热”

初次踏入大学校园,简陋的硬件设施与陈高科的想象相去甚远:“我想象中的大学校园很漂亮,可学校的基础条件很差,很破败,第一感觉是失落。”好在同学们虽然一个个面色黢黑,衣着也不合体,学习劲头却十足。他回忆说:“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不同家庭、不同层次的同学们一见面都像亲兄弟那样尽情交流着、谈论着,很快就融合成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积极向上的集体。”

当时的许昌师范本来是一个中专学校,1977年高考时首次开设了4个大专班,物理专业是其中之一,全班35名学生,只有4名女生。全班同学最大的33岁,最小的18岁。

陈高科说,当年教他们力学课程的王中方老师讲的一席话对同学们触动很大。王老师说,他参加了这次高考的评卷,在评卷现场,他亲眼看到一位参加评卷的老教授哭了。原因是这位老教授发现有一个考场的30多份物理卷子全部得了零分!评卷老师们认为我们国家已经出现了难以弥补的知识断层,如果再不重视教育就会彻底走向衰败,这次恢复高考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同学们听了王老师的话,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更加如饥似渴地学习,掀起一股“读书热”。除了学习教材之外,大家设法到书店买书、到图书馆借书学习,如果谁能弄到一套好的教材或者习题集大家都争相传看。

心生自豪,“77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1981年,陈高科完成了三年的学业,被分配到我市工作。他说:“当时社会上人才奇缺,同学们在分配工作阶段出现了‘被争抢’的现象。我到了平顶山,市教育局的领导让我自己挑选单位,我挑了省重点中学——平顶山矿务局一中(现市实验高中)担任物理教师。”

几年之后,陈高科离开学校从事行政工作。现在,陈高科已经定好了退休后的目标:做心理咨询师,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

陈高科在自己的回忆录《令人难忘的1977年高考经历》中这样写道:“1977年的高考不仅改变了我们这些被录取者的命运,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它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再次‘睡狮猛醒’,我们的国家从此要走向科教兴国之路,我们的人民从此更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从此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并立志奋发学习,努力成为建设祖国的后起之秀……”

陈高科认为:“当年的‘77级’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任何一个地方,如果有两个来自77级的人相遇,两人总能会心地对视、热情地握手和坦诚地交流。这是一种认同,一种对历史选择的认同。”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