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禁止抱抱的大学“自律会”,在培养伪君子
今语言
高考卷选择题太多 若减少你支持吗?
“重托”
观点PK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7年5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PK

 

新闻┃据《成都商报》报道,21岁女大学生汤丽莎,每月生活费不足200元,却资助着3名贫困初中生。擦皮鞋、卖废纸、一周跑三个机构上课……事实上,汤丽莎也来自贫困家庭,她的奶奶瘫痪在床,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流水线工人,她的学费也来自贷款。报道刊登后,汤丽莎的行为引起舆论争议。

贫困女大学生资助贫困生,慈善行胜于言

□澎湃

21岁的汤丽莎,父亲是乡村教师,有个瘫痪的奶奶,家境也不好,但她却努力帮助有希望的学生。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故事的宝贵内核是爱心接力。被汤丽莎资助的贫困生,则立志向她学习,“把善意传递下去”。

不过网络上却有一些人不理解汤丽莎。他们认为,慈善不是贫困生可以做的事,汤丽莎挣了钱首先应该孝敬父母、补贴家用、改善自己生活。有留言说:“穷则独善其身。”

然而孟子说的“独善其身”不是犬儒利己,而是“穷不失义”、“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行善助人何尝不是最好的修身养德?

不做慈善有无数种理由。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跟巴菲特、马云一比谁都是穷人。做慈善却只有一个理由:不忍心见他人受难而无动于衷。汤丽莎告诉我们,扶危济困不能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做,因为需要帮助的人等不起。

网友看到的是汤丽莎和其他大学生之间的生活差距,所以认为她没有必要帮助他人。而汤丽莎看到的,却是这些孩子比自己更困窘,更需要雪中送炭。自己紧衣缩食为3个孩子撑开更大的天空,她认为值得。这就是慈善的视角。所谓“量力而行”,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

公益事业讲求“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不等于公益是富人的专属。这些年来,我们看过很多自己是弱势群体还在做慈善的感人事迹。社会不鼓励他们付出,但他们主动付出时,我们除了给予掌声只能默默学习。

当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仍有很大的资源缺口。与其总是议论“谁谁谁怎么不捐款”,不如自觉跟随先行者,因为行胜于言。

为社会做贡献,不妨始于“为家庭谋幸福”

□雨来

在被资助的孩子眼里,汤丽莎是美丽的“莎莎姐”。这是一段人间佳话,非常适合作为正能量典型进行传播。

我尊重汤丽莎的选择,因为这是她的个人自由。我们也得承认,这种善行很多人做不到。然而,我不赞成把她作为榜样进行宣传。因为“莎莎姐”本身也是一个穷孩子,我更愿意看到她把有限的财务资源用于改善家人的生活。

媒体报道告诉我们,汤丽莎的妈妈每天要在流水线上完成上千把衣架的工作;73岁的奶奶瘫痪在床,而所谓的“床”由两条长椅拼接而成,倚靠的“枕头”是从外面捡来的废弃海绵;由于汤家面积太小,汤丽莎每次回家,不得不和奶奶挤在一张“床”上;奶奶一身都是病,除了瘫痪,还有高血压、肺气肿、冠心病。

看到这样的家境,我无论如何也为她的美德感动不起来。

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把自己做到最好,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得很幸福,也是对社会的贡献。而“济天下”的事,最好由官方和慈善机构、NGO组织以及有经济能力的人去做。他们要么有专业能力,要么拥有财富。尤其是后者,他们已经享用了社会资源带来的好处,有责任将财富投入慈善,反哺社会。

当然,我不反对汤丽莎这样的穷人做这样的善事。相反,我很尊重很佩服,甚至我也会去做。我只是不支持,也担心这种行为变成社会的高标,变成道德对社会的绑架。

我希望汤丽莎的善行首先符合家庭孝道,表现在对家庭成员的回馈上。譬如,她若有力量,最好把奶奶的两条长椅拼接的“床”换了先!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