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健康视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患上抑郁症,别“硬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4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一起来聊抑郁症”
患上抑郁症,别“硬扛”

 

□本报记者 魏应钦

市民王先生是我市某高校的老师,两年前,他感觉集中不起来精力,备课时脑子反应迟钝,感到白天很疲乏,干什么都没有激情。因为他的家庭也很美满,平时生活幸福,在旁人和他自己看来都不应该有抑郁症,而他也自认为是压力大的问题。后来,他请了一段时间的假休息调整,结果还是不奏效,情况愈加严重,连门也不愿意出了。王先生的家人见状,陪他一起到医院的心理科诊断。医生对其进行了抑郁测评,无论是自评还是他评,发现王先生都存在着抑郁。

其实,像王先生一样有抑郁症的患者在我们身边很常见。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一起来聊抑郁症”。当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我国首次大规模精神障碍疾病流行情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我国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目前,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为3.59%。

抑郁症是很常见的疾病

“抑郁症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平常,就是一种疾病,可以预防、诊断,也可以治愈。”市二院心理科主任郭满红说,抑郁症很常见,这从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不过,抑郁症患者虽然可以感觉到自己的痛苦,但他们往往不以为然,以为只是不开心,是思想上的问题。其实不然,抑郁症是人们的神经递质出现了问题,具备物质基础。特别是内源性抑郁,药物治疗是必经的途径。像上面所说的王先生,他被诊断为抑郁症后,进行了抗抑郁治疗,一个月后就明显感觉愿意出外走动和与人交往了,迟钝感消失。后来,也能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市民李先生是一名工人,前段时间因为单位合并,他去了新的地方工作。以前,李先生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工作环境变换后,他变得十分敏感,有时很小的事情他都把它过分夸大,并且经常担忧、自责。比如,家里有个物件,他经常认为会发生什么事。而当这个东西没有后,他又总觉得少点什么,茶饭不思。由于情况越来越严重,后来,他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心理科,被诊断为抑郁症,表现为灾难性思维。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李先生的情况大为好转。

郭满红说,以上仅为她看过的患者中的两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患者日趋增多。而我们东方和西方的传统文化不同,人们有了抑郁后往往会选择隐瞒,不愿意对他人倾诉,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述情障碍。在国外,看心理医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是在国内,有心理问题人们往往有病不治,影响了疾病控制,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得了抑郁症不能“硬扛”

“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症的危害非常大。”郭满红说,抑郁症患者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自杀率的特点,抑郁症除了影响人们的情绪、生活、工作、学习和睡眠外,严重的还会造成患者自杀,自杀率占患者人群的4%-10.6%,它的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疾病。像阑尾炎、骨折等疾病,可能一次手术就可以了,而抑郁症则不然,它维持的时间长,而且会复发,甚至造成精神残疾,使人丧失劳动能力,让整个家庭都不得安宁。

市二院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李滢川说,在我国,产妇、青少年儿童、更年期人群和老人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特别是青少年儿童的抑郁状态,人们往往容易忽视。随着中考和高考的临近,前来就诊、咨询的学生还不少。

李滢川常年致力于青少年儿童的情感研究。他说,从前来就诊、咨询的患者来看,这几年抑郁的青少年患者数量有上升的趋势。当我们提到抑郁症的时候,多是关注成年人的精神状态,而容易忽视青少年儿童存在的抑郁状态。孩子的抑郁状态不像大人有明显的症状指标,表现也不一样,但其实他们背负着一样的压力。孩子有抑郁倾向,这和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有关。在家庭中,孩子一般是最没有发言权的,而有的家长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少,经常干预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他们往往只能去顺从。孩子压抑的时间长了,就会选择反抗和反叛,有时候会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比如有的成绩优秀的学生突然不愿意上学了。因此,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关心孩子,给他一定的成长空间。如果发现孩子有抑郁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郭满红说,抑郁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抑郁。抑郁症的发生原因也很复杂,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感到压力大和心情不好,都应该积极地去寻求帮助,尤其是专业帮助,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抑郁症。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人际心理治疗、精神动力心理治疗、沙盘治疗等。现实中,有的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肠胃不适,心慌气短,各种疼痛,疲乏等多中躯体症状,而这时他们大多会去医院看消化内科、心脏内科等临床科室。在临床科室反复检查,找不到器质性的病变,治疗效果差。这类患者值得家属和临床医生的关注,患者如果是精神心理问题,建议到精神心理科诊疗。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