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国际·热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普京特朗普将重启俄美关系的春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年前夕,奥巴马宣布驱逐35名俄外交官, 一向“有仇必报”的普京竟然不接招,而是明确表示要等特朗普——
普京特朗普将重启俄美关系的春天?

 

美国总统奥巴马新年前夕宣布,因为俄罗斯涉嫌通过网络袭击干预美国总统选举,决定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人员。而普京却颇为“大度”地表示,俄罗斯不会驱逐“任何人”,同时寄希望于将于1月20日入主白宫的美国新总统特朗普——“接下来恢复两国关系的举措,取决于特朗普就任后的外交方针”。特朗普随后盛赞普京没有对美国进行报复制裁,他在推特上写道:“普京干得漂亮。我知道他很聪明。”

图为立陶宛街头,一位行人在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涂鸦前经过。(资料)

北约“变量”考验特朗普对俄政策

近来,俄罗斯和北约国家关系出现耐人寻味的动向:一方面,俄美关系似乎有望回暖,俄总统普京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互释善意;另一方面,北约和美国继续推进在中东欧的军事部署,以震慑俄罗斯。

一边缓和,一边派兵,这种看似矛盾的局面既反映了北约集团内部分歧和不同主张,更暴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俄罗斯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这远非一朝一夕或凭一人之力就能改变。可以说,只要北约这一军事联盟依然存在,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博弈很难真正停止,这将深刻考验特朗普上台后的对俄政策。

存在诸多分歧

2017年1月,美军一个装甲旅将增派到欧洲,先在波兰训练,然后派出连级部队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国家。目前,已有两个美军战斗旅部署在欧洲。同期,在北约框架下,根据2016年7月华沙峰会的决议,一支约4000人的北约多国部队正在加紧组建,将在今年年内部署到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虽然兵力不多,但这次突前部署只是北约下的其中一步棋,背后是更大规模的指挥和作战系统改革与调整,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北约在欧洲东线的军事能力。

美国和北约增兵中东欧的计划,已引发俄罗斯强烈不满和反制,而这只是双方在欧洲博弈诸多分歧中的一个。

在乌克兰危机上,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多次强调,北约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承认俄对克里米亚的“非法吞并”。北约谴责俄罗斯对乌东部局势动荡负有责任,并呼吁各方全面落实新明斯克协议。

北约东扩方面,北约仍坚持冷战之后的“门户开放”政策,除确定黑山成为第29个成员国外,还把格鲁吉亚及巴尔干半岛国家马其顿、波黑列入重点“发展对象”。北约东扩抢占“冷战胜利的果实”之时,挤压和侵蚀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无论是2008年俄格战争,还是2013年乌克兰危机,很大程度上都是俄罗斯反击北约无止境扩张的结果。

反导问题上,北约欧洲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具备“初级的作战能力”,计划于2020年完成部署。俄方对此坚决反对,一是担心自身战略威慑能力受损;二是认为北约反导系统其实“攻防兼备”,可发射远程巡航导弹;三是担忧地缘政治变化,比如部署反导基地的波兰、罗马尼亚等国更加倒向西方阵营。

深层矛盾不变

2013年乌克兰危机之后,原本“相对正常”的北约和俄罗斯关系跌至低谷,互把对方定位为“敌手”,争斗愈加激烈,在中东欧一线形成紧张的军事对峙局面。

事实上,冷战结束以来20多年间,北约和俄罗斯不断上演这种“先缓和、后紧张”的戏码。上世纪90年代,北约和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签署合作文件,但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后,俄中断与北约合作关系。“9·11”事件后,北约和俄罗斯关系开始恢复,2002年在意大利举行所谓“埋葬冷战”的首脑会议。但双方在北约东扩、反导系统等方面的分歧不断积累和激化,直到2008年俄格战争爆发。2010年俄和北约关系再度缓和,然而不久,2013年乌克兰危机爆发。

北约和俄罗斯关系跌宕起伏的背后,是双方难以化解的结构性矛盾。俄罗斯希望再次走向强盛,这恰恰让许多北约成员国难以接受,特别是美国和中东欧国家。因此,北约长年奉行“遏俄”“弱俄”战略,尽管俄多次释放和解信号,北约始终视其为战略对手,不断打压遏制。此外,北约出于“存在感”考虑,也需要树立乃至强化所谓的“俄罗斯威胁”,从而夯实成员国之间共同战略利益的基础。

1月20日,特朗普将就任美国总统。有观察人士认为,这将给美俄关系带来转机,进而影响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尤其是特朗普在竞选中曾质疑北约的作用。但事实上,特朗普并非要放弃乃至解散北约,而是希望欧洲盟国承担更多费用和责任。这其实也是奥巴马政府的一贯主张。

美俄关系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北约和俄罗斯的关系,但后者显然更为复杂:美国不得不考虑欧洲盟国的立场,中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则坚决要求美国履行其对盟国的安全承诺。特朗普上台后,虽然不能排除北约和俄罗斯关系再次缓和,但只要双方深层矛盾和战略分歧存在,北约就不会放弃削弱俄罗斯、蚕食其地缘战略空间的战略,而这反过来又会对美俄关系改善程度划定“边界”。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美俄关系 走不出的“魔咒”?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竞选期间曾多次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好感,声称当选后将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特朗普获胜后,俄罗斯方面抓住机会,努力谋求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日前,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驱逐35名俄罗斯外交官后,俄方没有采取反制措施,而是表示将根据特朗普新政府的政策,设计和恢复俄美关系的发展脉络。

观察人士认为,从近期俄与特朗普团队的互动看,特朗普新政府上台后,美俄关系有所改善是大概率事件。然而,由于当前美俄关系深陷谷底,双方严重缺乏互信,俄政界和舆论界对两国关系改善程度持谨慎态度。尤其是从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发展轨迹看,特朗普能否打破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历届美国总统任内出现的美俄“先改善后恶化”的魔咒,尚难断言。

冷战结束以来,美俄关系经历了老布什后期以及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各8年的执政期。冷战结束之初,俄罗斯曾奉行“一边倒”的亲美和亲西方外交政策,俄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短暂“蜜月期”。但好景不长,克林顿任内,双方在北约东扩、科索沃冲突以及俄罗斯车臣共和国反恐等敏感问题上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因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双方矛盾激化,关系逆转,跌至低谷。

小布什2001年上台之初,美俄关系也曾出现改善势头。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之后,两国关系进一步拉近。但是,随着美国加快推进北约东扩,在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大搞“颜色革命”,培植亲美和亲西方势力,挤压俄罗斯生存空间。2008年夏,格鲁吉亚战争爆发,美俄关系再度恶化。

奥巴马首个任期内,也曾尝试改善美俄关系,喊出“重启”口号,两国关系一度缓和。然而,在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之后,美国举起经济制裁的大棒,动员欧洲等西方国家,全力封锁和打压俄罗斯,双方关系跌入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点,西方舆论一度出现“新冷战”的说法。

由此可见,特朗普上台后,即使美俄关系有所改善,但双方的结构性矛盾根深蒂固,两国关系再次发生逆转、掉进“魔咒”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据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