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王菲: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7年1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菲: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12月30日晚,华语音乐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直播式演唱会在上海拉开帷幕,以歌手王菲(右图)近来最爱的歌曲《尘埃》开唱,及至林夕所做的新歌《梦》作结。章子怡、陈奕迅、梁朝伟刘嘉玲夫妇、赵薇、海清在内的众多明星以及马云、马化腾等商界大佬都专程飞赴上海一睹天后风采!

如《梦》里吟唱的:“这梦想颠倒,就来了;这泡影衰老,要去了。”这曲因“乐”而来,终化为“幻”影的王菲式“好了歌”,寓言般同时上演幻乐和幻灭,在映照歌者现场的吃力与尽兴时,也折射2100万直播观众的纠结与兴奋——最终,一同终结了作为歌手本体意义上的王菲的黄金时代。但在这之外,作为时代符号和传奇神话的她依旧存在。衰老是现实中神话的一部分,目击衰老也是。

在漫天是非中开场

这是一场事先张扬并充满是非的演唱会。大体算得上“德艺双馨”的歌手王菲,从来没有在演唱会开始前,就遇到铺天盖地的风波和批评。

在过去的30年里,她一共只举行过5次巡回演唱会。这样的演唱会次数对比她在华语乐坛的坐标意义和歌迷数量,实属稀少。2016年上半年,47岁的王菲在宣布将要举行人生中第6次演唱会。但与过去所不同的是,这次只办一场,在现场售票之外,将把整场演唱会免费向所有歌迷进行直播。

在发布会上,她表示多年来的一个心结是不能让所有喜欢她的歌迷都能现场观看演唱会。直播时代的到来,让技术和平台能够将这个曾经的幻想变成现实。

想要让买不了票、来不了现场的粉丝都能看到的只唱一场的网络直播,但演唱会各个环节尤其是售票环节失控运营,有人认为这是王菲贪婪而带来的“涸泽而渔”和“饥饿营销”。在这场单方面涌来却无任何回应和辩解的质疑中,12月22日,网红王思聪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关于“这场演唱会烂掉了”和“谁买谁脑残”的言论,将此次演唱会推向了舆论声讨的中心。

但这并非王菲面临的第一大指控。自2014年与前男友谢霆锋在分手12年后又重新在一起,她就变成了微博上堪与“小粉红”并列的另一大势力——混合妇道党、柏芝粉、大婆粉的这群人的持续攻击。“不守妇道”“老不要脸”“不是好母亲”“三个孩子三个爹”是这些人对王菲喷射的最大恶意。

在长达两年的攻击中,王菲离开了微博。尽管已离开,但凡是涉及她的微博下面,污名和谩骂已经令人讶异地成了主流。而她庞大的粉丝群体,则随着年纪的增长,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就在情感生活和演唱会风波叠加带来的巨大且双重的争议和“丑闻”中,人们开始怀疑,那个代表着时代符号和具有传奇色彩的王菲式“神话”,就要因此破灭和终结?

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这场从头被黑到底的演唱会,真的崩盘了吗?当12月30日晚8点半,演唱会场馆上海梅奔中心的射灯照亮全场时,爆满无虚席的现场,给出了最直接的答案。

有分析称,王菲粉丝群体基本是70后、80后,即“现在的社会主力,在网上撕逼的少,用实际行动支持的多,购买力很强”。这一点也在演唱会结束后腾讯给出的观众大数据中得到印证:观众中的80后、70后共占52%,而令人讶异的是,90后占了30%。

整场演唱会,观众极度热情,尖叫声一直没有停过。在持续约两小时的演唱中,6年久未开唱的王菲最初还保持较为稳定的唱功,但进行到后半程,许是因嗓音疲劳和多年未规律练习,开始频繁出现破音、跑调。面对“车祸现场”,网络上的绝大多数歌迷表示理解。歌迷们赖以欣赏和愿意为之消费的并不止是作为歌手的王菲,还有作为生活方式、价值选择和审美意义上的“综合体”王菲。

开场第一首歌是王菲三个月前刚发的新歌《尘埃》,其中那句“没意义,无所谓方向,不想怎样”据说是她近来最喜欢的歌词。唱到第四首《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时,镜头扫过为王菲和音的窦靖童,全场爆发出持久的惊呼。这不就是传奇的继续吗?1997年,刚产女的王菲为女儿窦靖童创作了《你快乐所以我快乐》,20年后,和她一样少年出道的窦靖童,已经站在台上为母亲和声。

在当天同台前,母女俩首次在演唱会同框,还是在1999年王菲“唱游大世界”日本演唱会上。转眼20年,那个在母亲歌中留下童稚笑声的婴儿,已经作为最不可忽视的新人之一出道。王菲在演唱会的第20首歌,翻唱了窦靖童创作的歌曲《The Way》,两人在台上的笑声和互动,令歌迷在短暂的瞬间翻阅了许多共同和私人的记忆。

台上和音的窦颖也令歌迷唏嘘,她是王菲的前小姑子,也是演唱会音乐总监张亚东的前妻。围绕王菲的神奇关系圈,由此可见一斑。这又有什么呢,在李亚鹏为女儿李嫣举行的生日聚会上,窦唯的母亲还出现过呢!

而与演唱会的固有班底和过去5次演唱会的曲目相比,这次演唱的30首歌都显得更加“私人化”。及至知天命之年的王菲,在歌曲的选择中,覆盖了自己的所有阶段,有向自己歌唱生涯的启蒙者邓丽君致敬,亦在许多过去并不常演唱的歌曲中委婉抒发心中思绪。对于全场只唱,不说一字的王菲,这并非是他人的臆想。

由于衰老、体力不支和疏于练习,作为diva的王菲,从这场演唱会起,或许将不再名副其实。在这场两小时的演唱会里,她在2100万观众面前,亲手终结了作为歌手的黄金时代。就像她在这场演唱会上所唱,“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红豆》)”“ 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沉迷过的偶像,一个个消失(《开到荼蘼》)”。

可是我依然选择爱你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作为歌手的王菲?一个高票的答案说得寥落但也真实:这个问题提晚了,或者说知乎这个网站建得都晚了。晚得让那些对王菲深有感情的人,能一口气写出很长很中肯评价的人,早已经随着年龄增长变沉默了。

于是,我们只能从还在发声的评论者口中去获取某些尚且有效的阐释。比如,今年8月8日王菲生日当天,高晓松在《晓松说》中有一段评价,他认为王菲“就是这个时代的女人,王菲所有的歌,她的这些唱片,唱的都是同一个东西,也是最打动我们的:我知道爱情是什么样子,我知道爱情从开始是什么样子,也知道爱情结束是什么样子,我知道生活是什么样子,可我依然选择爱你”。

很少有明星在生前已经被视作传奇。王菲和她的偶像、同时也是她作为传奇的同类邓丽君不同,“不是旧时代说,男人你是我天,你是我地”,而是“今天大家不是为你生为你死,是因为我爱你”。

这场演唱会的名字“幻乐一场”是王菲定下的。按照她佛教徒的身份来讲,“幻”或许可以解为“ 空,虚幻,虚空,幻相,梦幻泡影,镜花水月”;而“乐”则是“色,欢乐,享受,从心所欲,世间色相”。一个是真实的本质,一个是虚幻的本质。在真实和虚幻中,王菲认为“安全感来自:明白虚幻,继而不留”。

当晚演唱的第18首歌叫作《分裂》,这几乎是“幻乐”的近义词。在迷幻的舞台上,王菲似乎在同时表达自己:“一面笑得天真无邪一面看破一切;一面爱得精疲力竭一面什么都不屑;一面坚强面对一切一面需要撒野;一半热一半冷;一面红一面绿;惊天动地平平无奇;分裂,分裂。”

这样的描述几乎充斥王菲的前半生。在那里,她被视为音乐天后、高冷女王、购物狂人、虔诚教徒、街拍教主、高中女生、贫嘴博主、麻将达人……

人们已经一边习惯于看到在北京生活时,放松得几乎和路人一般的王菲——她到胡同厕所倒过夜壶,在宜家买过家具,在学校门口接过孩子……

另一边,人们从十余年间源源不断的八卦拍摄里,频繁看到常年沉醉在香港购物中心里疯狂血拼的天后。她承认在香港就是“经常购置新衣,并且随时换”,对时装或者鞋包依旧“有着炽盛的贪欲”。

另一边,作为虔诚佛教徒的她,在西藏诸多寺院和印度菩提伽耶,衣着朴素、素面朝天地参加诵经和礼佛。此外,对各种驳杂的“大师”来者不拒,又让坊间对这份“虔诚”心生质疑。

一方面她最随意,一方面她(至少她的经济团队)又最商业;一方面她最出世,一方面她又最入世;一方面她最超脱,一方面她又陷于消费社会不可自拔。这些看上去绝难统一于一人的矛盾标签和生活场景,竟奇迹般地共存于她一身。但也许这也正是这个传奇的真实和生机之处。

这泡影衰老,要去了

20年前,在一首叫作《出路》的歌里,王菲说:“我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讨厌当明星,又希望引人注意。我想找条出路,到底有没有出路?我信佛,这有没有帮助?我试图接近幸福,可什么是幸福?我概念模糊。”

对歌迷来说,王菲也一直是一个模糊和暧昧的存在。“她的人生一直困惑,价值观长久晦暗不明”。林夕说《浮躁》时期的王菲“不太清楚自己,又想搞明白自己”。在与王菲是世家之交的台湾作家李敖看来,王菲的种种矛盾来自“优秀应付不了自困,知识跟不上传奇”。

但大家却又隐隐看到一个布幕背后的轮廓。那个王菲是一个集合了唱腔、造型、演技、生活方式、女性价值观的“综合美学体验”,她虽然芜杂,却也把破绽露得真实。

王菲对东亚传统文化中女性,最大的意义或许就在于如何能够最大自由地舒展自己,随心所欲不逾矩。难怪有人认为“未来女人强大的模式就是王菲、钟丽缇那样,开缰拓土自己赚钱,给自己的娃找爹,最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王菲或者王菲现象不可复制。”在中国这个大抵来说乏味多于趣味的国度,人们有幸在持续近30年的歌声、电影、街拍、八卦里,一直目睹这个传奇真人秀的最新进展,也是一件乐事。

就像当晚歌迷们都在感慨的演唱会“结束得毫无征兆”一样,有一天,所有的传奇和传奇的主角都会在幻乐一场过后,幻灭。王菲在这场演唱会里,亲手杀死了自己作为歌手的黄金时代。但作为神话和传奇的她依旧在演进,等待被观察、解读——对啊,被误读就是表达者的宿命。

再来最后“误读”那晚的最后一首歌吧,这似乎是王菲整晚唱得最好的一曲,但毕竟是最后一曲了。衰老,告别,转身,无谓,都在里面了。“这梦想颠倒,就来了,这泡影衰老,要去了;不去也不来,也很好,这梦幻喧闹,打扰了;风吻别芒草,剩尘埃路遥遥,朝来露水累了,回到泥沼怀抱;人聚了散了,就刚好,不聚也不散,好极了;时间也到了,不打扰,有什么未了,大不了……”

从“尘埃”而来,到“梦”戛然而止。王菲版的“好了歌”里,究竟是幻乐一场了,还是幻灭了一场?(环球)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