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娱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电影局:与评分平台“没有接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12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猫眼专家评分“下线”引热议,电影局表示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
电影局:与评分平台“没有接触”

豆瓣
评分5.5分(101551人评)
猫眼
观众评分8.4分(40.1万人评)
专业评分4.9分(45人评)
豆瓣

评分4.4分(43311人评)

猫眼

观众评分7.8分(10.9万人评)

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
豆瓣

评分 5.7分(12623人评)

猫眼

观众评分8.5分(5.9万人评)

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
 

12月27日晚,《中国电影报》发表名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随后《人民日报》客户端换了个标题《豆瓣、猫眼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 恶评伤害电影产业》转载了该文章。这次事件是《长城》上映后,影评人“亵渎电影”公开发微博写“张艺谋已死”遭到片方乐视影业CEO张昭回击后,关于饱受争议的国内影评的又一次事件。文章一出,猫眼平台的专业评委的评分已经在首页“下线”,对此猫眼相关负责人表示评分系统正在优化,之后还会上线。

随着事件热度上升,各种传言纷纭,12月28日晚电影局长张宏森发朋友圈表示有报道称“约谈豆瓣猫眼”一事属无稽之谈,“电影局没有与豆瓣等平台有过任何接触”。而《人民日报》评论公号也在当晚发表最新文章《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修正了之前转载文章的部分观点。《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猫眼相关负责人、部分猫眼电影专业评委成员,《中国电影报》文章作者郝杰梅等事件相关人员,分别对此次事件作出了各自的解读与判断。

事件由来及影响

猫眼调整评分系统上线时间未知

《中国电影报》原文指出,正在全国上映的贺岁档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正面临巨大的舆论风波。先是《长城》上映后,微博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

该文提到,猫眼专业影评人凭什么“一句顶一万句”?并写到在猫眼专业评分库里,有69位专业人士。参与《长城》打分的专业人士只有45人。他们要与40.1万名普通观众的打分并列,所谓专业人士是不是就能够代表真正的“专业”呢?又能代表谁?

在《中国电影报》发文不久,猫眼就取消了专业评委的打分,而且除了评委本人能看到自己的打分外,其他评委的打分已经看不到,而且也没有搜索用户的选项。对此记者采访了部分评委,都表示确实收到猫眼的电话通知,在进行调整。猫眼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只是暂时关闭评分入口,评分系统正在优化,过阵子应该会恢复。

而该文中提到的又一打分平台豆瓣截稿之时还没有显著变化,但不少网友都开始迁怒于三部电影,纷纷给出了一星的差评。

电影局回应

拒绝批评不是真正守望

12月27日晚某财经媒体报道称“豆瓣、猫眼已因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对此电影局局长张宏森12月28日晚在朋友圈发文表示,该报道过度“猜想”了事实,“电影局没有与豆瓣等平台有过任何接触,也不认识豆瓣任何人,也希望大家共商和探讨促进电影进步的话题。”关于《中国电影报》关于评分体系的质疑,他表示,“曾在与猫眼负责人一次交流中,探讨过‘专业评分’的话题,大家的共识是: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样本量,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让专业评价更开阔,更具说服力。”最后他表示,“电影不容易,批评也不容易。创作和批评是电影的一体两面,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试图拒绝批评,那不是真正守望。”

《中国电影报》作者回应

我的目的不是“手撕”豆瓣猫眼

记者采访到《中国电影报》发表的《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作者郝杰梅,他表示,他写此文章的目的不是要“手撕”豆瓣、猫眼,是想呼吁豆瓣、猫眼作为专业服务影迷、指导观众观影的平台,有责任去尽力做到客观公正,维护自己的品牌和公信力,同时呼吁共同创造公平公正和客观理性的评价体系。

他表示,“猫眼取缔专业评分很可惜。其实专业评分和观众评价分开,是很科学的设置。只是猫眼的专业评分队伍可以更壮大一些,不局限于几十个人,尤其不能以小众、艺术电影和电影节电影口味的专业人士为主。而且对于专业人士的选择,应该有个健全的机制,比如恶意刷低分的,就应该取缔其打分资格。”

猫眼评委态度

暂停影评是“懒政”,还是“为资本让道”?

《环球银幕》杂志执行主编陈世亚表示:“猫眼专业评论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多元的选择,至于公信力,不仅猫眼可以对打分人士进行后继甄选,观众也可以通过长期来自行判断。美国的‘烂番茄’网站一直在为大众提供专业打分,很多卖座大片分数都极低,都也不妨碍卖座,各行其是,互不妨碍。”

《钱江晚报》资深电影记者陆芳认为这场对影评人的批评有点莫名其妙,影评人是背黑锅。她认为罪魁祸首是水军和黑粉,“他们被收买后,在豆瓣或什么平台上故意黑某部片子,这背后是有巨大利益驱使的。当然现在因为自媒体发展,也没有任何约束,这个问题靠道德自律显然无济于事。”

资深电影记者、影评人“仙姑在成长”认为她很欢迎这场争议:“它是一场全民关注的文艺批评界的整风运动,全民热议更有利于普及、让更多观众明白:到底什么样的评论态度,更有利于中国电影的发展。当了评委这么久,我没拿过一分钱的评委工资,平台也没给我打过什么‘干扰电话’。外界的各种猜测不是事实。”

《大河报》电影记者王峰在猫眼上给了《长城》5分(满分10分),他认为:“即使如今有恶意刷分刷口碑的‘产业’,但为此暂停影评人的评价,多少有失偏颇,使影评进入‘不能骂’的新阶段。个人认为,这次暂停影评人评论要么是‘懒政’,要么就是‘言论为资本让道’,后者可以畅通无阻,思想只能在每个人的脑海中孤寂飘荡。”

腾讯娱乐电影频道主编“大宝剑”:“一夜之间,看上去影评人就要持证上岗了。不如这样,让电影公司来主办这个资格认证,你们认为谁有资格,就给谁发证,谁不听话,就把证收回来,年检,季度考核,如何……”(安莹)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