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8版:保险·证券
3上一版
 
两本半个世纪前的股票证
沪指反转 收复3100点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1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本半个世纪前的股票证

 

时光流逝,一些年代久远的老物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某一天,又突然展现在大家面前,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今天市民王润堂老先生带我们一起看看他收藏的老物件——两本1951年发行的股票证(如右图)。

一斗粮食换两股股票

王润堂老先生今年86岁,退休前在当时的农行平顶山市区郊支行工作。平时最喜欢收集一些古币、古钞、邮票等老物件,这两本股票证就是他从1951年收藏至今的。

“那个时候一亩地一季才收100多斤粮食,好地满打满算才收130斤,折合当时一斗粮食,换来了供销合作社两股股票。”12月24日上午,笔者在市区新华路附近农行家属院见到了王润堂。他说,1951年的时候,他刚20岁出头,是村里的文书,也是乡里的统计员。为了响应国家号召,他就带头入股。当时他们家只有三口人,其中两口人都入了供销合作社的股。一本股票证是一股,每股两万元,一共是两本股票证,也就是两股股票。

谈起年轻时候的事,王润堂的记忆又回到过去。他说,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农村开始成立供销合作社,就号召村民入股,并承诺,如果供销合作社赚了钱,入股的村民可以从中分红。当时正是建设“三社”的时候,除了供销合作社,还有农村信用社、农业合作社等,很多村民都入了股。“在记忆中,曾经分过几次红,有七八元的,也有十几元的。”

股票证现在还能兑换吗

由于退休前在银行系统工作,王润堂对于人民币的改革比较熟悉,他还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在2010年前后,《平顶山晚报》曾经刊登过一篇报道,报道中称,我市西区一位老人在拆旧房子的时候,从家中找出了一本类似于股票证的老凭证,应该是1955年之前发行的,上面的金额至少上万元。

“那个时候的万元,只等于现在的元。听着吓人,其实根本没那么多。”王润堂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币未改革之前,没有一元、两元面额的钞票,最小面额的钞票是100元,最大面额是5万元,都比较大。而在1955年人民币币制改革之后,一万元人民币就等于一元。

但是那位老人不知道,就拿着股票证找到报社,希望报社帮他找兑换的地方。王润堂看到报道后,专门给报社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详细解释股票证的来历。

王润堂说,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供销合作社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供销合作社股票证也就失去了分红的作用。

对于20世纪50年代初发行的股票,一般一股才两元,就是能兑换,也值不了多少钱。但是像股票证这样的老物件,很多人听都没听说过,更别说见过了,所以收藏的价值远远大于兑换的价值。

(图片由王润堂提供)

(王红梅)

鹰城的金融史上留下了一个个不可磨灭的记忆,您是否还常常回顾过去的金融岁月,当年低矮的水泥柜台,那时如何发工资、如何办存款、如何买彩票……

您手中是否还有那过去的印迹,一本老存折、一张股权证、一把老算盘……

那些记忆片断,无论可曾惊艳了岁月,都是我们心中那片美好的回忆。我们愿与您一同分享、领略那时的经济文化气息。请来电或发文图,告诉我们您的故事与回忆。

邮箱:pdszhangxiu@163.com,电话:13721865800、13781864577。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