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市·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爱心粥 暖人心
我市警方开展 反扒行动
道路封闭改造 广告牌“凑热闹”
有啥只管诉说 晚报帮你奔波
平顶山博物馆邀你去玩“丢沙包”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志愿者爱心平台捐款,为特殊群体开起免费爱心粥屋
爱心粥 暖人心

享用免费爱心粥的食客,既有环卫工人,也有残障人士,还有困难居民。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本报记者 王春霞

人们常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过,近日,市区平安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口东200米路南出现了一个免费爱心粥屋,专门为流浪人员、环卫工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弱势人群提供免费早餐。

这个爱心粥屋是谁开的?来吃饭的都是哪些人?昨天记者怀着好奇前往粥屋一探究竟。

“在这儿吃上一顿热乎饭,干活时心里也舒畅”

昨天清晨6时40分,记者赶到这个刚刚开业十天的免费爱心粥屋时,三三两两的“食客”已经坐在门前的餐桌前等待“开饭”了。

粥屋前的人行道上,摆放了两排桌凳。粥屋内,穿着白色厨衣的志愿者师傅正翻炒着一口大锅里的萝卜粉条菜,墙上悬挂着各种规章制度。门前一块小黑板写着几行粉笔字:“今日供应 粥:绿豆、大米、花生;菜:豆腐、萝卜、粉条;馍”。

一名身穿橘黄色马甲的老师傅来到负责登记的志愿者前,说了一声“张矿”,在门前值守的志愿者把这个名字签到就餐登记本上后,递给他一双筷子。看他手上脏兮兮的,有志愿者忙给他指了指洗脸盆。

粥屋门前放着一个洗脸盆架,备有香皂和毛巾。

张矿家住卫东区北环路街道上张村,一只眼失明,平时在山顶公园打扫卫生。因为早上起得急,他顺带在这儿洗了把脸。“我来这儿吃一星期了,饭做得好,不赖!”他边洗脸边说,“要不是这儿,谁理俺这些下力人呀?!在这儿吃上一顿热乎饭,干活时心里也舒畅。”

家住附近下张庄的何全生老人也坐着轮椅来吃早餐。多年前,他遭遇火车事故,失去了双腿。爱心粥屋开业后,他天天来吃早饭:“这儿的饭做得可以,不咸,吃着怪美!”

近7时,餐桌旁已坐满了人,多数是身穿黄马甲的环卫工人,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登记本上已记了40多个名字。“来吃饭,签个名,要不每天做多少饭不好控制。”志愿者解释说。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这个免费爱心粥屋是一群志愿者开办的,发起人名叫李宝山。李宝山人也在现场,穿着红马甲,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招呼着“食客”。

说起办爱心粥屋的初衷,他说:“可能是从小没有母亲,失去的爱太多吧。”最近几年,他一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民间公益活动,曾个人出资两三万元为宝丰贫困山区的孩子购买书包和教具。去年农历腊八,他参与爱心施粥活动之后,有了开办爱心粥屋的想法。了解到全国出现了很多免费的爱心粥屋,他就与一群爱心志愿者商议租房办了这个爱心粥屋。

“租房、做饭的成本从哪里来?”记者问李宝山。

“目前都是志愿者通过爱心平台一分一分捐献的。”他回答,爱心粥屋于上月27日开始试营业。

“咱这些做饭的师傅、志愿者有没有报酬?”

“没有,全是义务的。”李宝山说,现在粥屋有志愿者三四十名,大多数都有本职工作,早上忙完之后还要赶着去上班。

今年50岁的班先生负责熬粥。“早上4点钟就得起来,要不怕熬不好。我家住新城区,现在只好住在店里。”他说,他做的有生意,早上忙活完还要去照顾自己的生意。

“这么辛苦,到底是为什么呢?”记者忍不住问他。“就是为了一份爱心,服务社会。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他平静地回答。

7时许,志愿者崔丽君手持话筒,志愿者们集体站在爱心粥屋前唱起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接着举起右拳,宣读感恩词:“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爱心粥屋开饭前的简单仪式。

接着,志愿者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餐桌,“食客”们埋头吃了起来。不够,志愿者就再给他们添加。崔丽君动情地说:“如果没有环卫工人,咱们的城市不知道会成什么样。他们不嫌脏不嫌累,工资还特别低,对我们来说,他们就是最可敬的人!”

一位女士骑电动车路过此处,看到免费粥屋的牌子和路边“食客”津津有味吃饭的场面,禁不住停下来,拿出手机拍照。“看到这种场景,是什么感受?”记者问,她微笑着说:“很温暖!”

7时30分,“食客”们逐渐散去,志愿者们开始收拾碗筷、桌凳。忙完,他们有的直接去上班,有的随便吃上一点,也迅速离开了。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