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本市·专访
3上一版  下一版4
 
慢慢成就自己的文学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慢慢成就自己的文学梦
——本报独家专访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
沈石溪和我市学生在一起交流合影
 

□本报记者 王春生 文/图

11月8日,有中国“动物小说大王”美誉的著名作家沈石溪先生应邀来到我市,进行了两场题为《这个时代的阅读奇迹》的公益性演讲,无偿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

沈石溪原名沈一鸣,出生于上海。多年来,他以创作动物小说为主,笔下的动物与人一样有血有肉,闪烁着智慧和灵光,同时也有弱肉强食的残酷和悲哀。其创作的《斑羚飞渡》等多部作品入选中小学阅读教材,《第七条猎狗》《猎狐》《最后一头战象》等描写了栩栩如生、善良正直动物的动物小说,都深受国内中小学生的喜爱。

已经60多岁的沈石溪现任中国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公开数据显示,沈石溪的《狼王梦》2009年出版至今销量突破400万册,他也成为国内图书销量最大的作家之一。

在鹰城演讲的间隙,沈石溪愉快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他实现文学梦的心路历程,并分享了创作经验和写作心得。

小学是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期

记者:首先祝贺您此次的演讲非常成功。我一直在现场,我看到孩子们都被你的精彩演讲深深打动了,可以说是听得津津有味、十分入迷。您当初是如何喜爱上文学的?是不是很早就有一个文学梦?

沈石溪:谢谢!这可能是我讲的与动物相处的经历孩子们都很爱听吧(笑)。对于文学梦,其实我上学的时候根本没有这种想法。我的其他课程像数学、物理、地理、历史啊,成绩都不错,语文比较差。但到小学四五年级时,我碰上了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鼓励我多阅读。这位老师是个文学青年,他自己有文学梦,就推荐我们看好的文学作品。就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慢慢喜欢阅读了。

小学四五年级这一阶段是很重要的,这是人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到了初中,学习压力太大,就不可能大量阅读了,很多从事文学工作的,一般都是在小学阶段萌芽的。

记者:您是“文革”时期的知青,当时是如何下乡插队到云南的?

沈石溪:我们那时都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啊!那个年代的情况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太了解。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国家号召城市里的初中生、高中生一毕业要离开自己的城市,到农村、边疆去做一个农民。1969年我初中刚毕业,所在的学校给我七个下乡的地方选择,分别是云南、贵州、内蒙古、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我挑选了云南的西双版纳。

我那时看过一个纪录片,名字叫《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认为那里是一个很美的地方。

刚到那里时语言不通,人家说的当地语言都听不懂,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能听懂一些。不懂归不懂,跟着人家学干活就是了。不仅学插秧,而且还学上山打猎。

不平凡的经历是一笔财富

记者:上山打猎这是很轻松、惬意的事啊!

沈石溪:咦!可不是这样啊!那时生活困难,我们就上山打孔雀换钱花。那时政策允许,一只孔雀一根羽翎可以卖一块钱,我们打到的最大一只有280多根,可以卖到280多块钱,当时一个县级干部一月的工资才60多元。

记者:打猎时遇到过危险吗?

沈石溪:当然了,当时经历了很多惊险刺激的场面。一次,我跟一位知青打猎时打到一只孔雀,没想到回去的路上被狼群盯上了,我们俩被狼群困了两天两夜,爬到树上一直不敢下去。狼有六只,是闻到打伤的孔雀身上的血腥味儿跟上我们的。那儿都是深山老林啊,摆脱不掉的。上树后想到用火把狼吓跑,就把身上的衣服点着,一着火狼跑远了,火灭了,狼又回来了。夜里狼群绿莹莹的眼睛飘来飘去,一会儿飘走了,一会儿又飘回来了,吓得我们整夜不敢眨眼。直到第三天,村里的人才找到我们俩,用土枪把狼打跑了。

记者:这些经历后来都写到你的动物小说里了。

沈石溪:确实是这样,跟狼群遭遇的事后来我写成了一部小说叫《狼妻》,主要写狼群家族的故事。那两天两夜与狼群的对峙,因为害怕不敢睡觉,能长时间近距离观察狼群,它们不同的长相、它们的狡猾及相互间的配合,都有很深的感受。

除了养家里的鸡鸭鹅猪狗外,我还养过大象、大蟒蛇等,这些经历我都写进了《最后一头战象》《大金蟒》等小说中。

记者:对你来说,这些不平凡的经历后来都成财富了。

沈石溪:是的,没有这些经历,我不可能会写出那么多的动物小说。

读书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记者:你那时都读了哪些书,对你影响大的有哪些?

沈石溪:我插队时读的书比较多,那时很多知青都自己带书下乡,借着看。印象深的是《毛泽东的青少年时期》。我记得共有四本,讲毛泽东青少年时期怎样读书、交友、关心时政大事等。有他这样一个楷模,我们受影响很大,当时还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苦菜花》《小城春秋》《林海雪原》等很多红色经典书籍。

记者:您在阅读方面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吗?

沈石溪:确实,读书也要讲究一些方式方法。现在很多孩子确实不喜爱写作,这可能占百分八九十的比例。如今很多家长急功近利,给孩子买几本书,就希望作文能提高几分,事实上这是很难做到的。有的家长买书让孩子看后写读后感,这其实也是不对的。小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是这样,效果反而不好,会把孩子应该有的读书兴趣给弄没有的。其实,你书读多了,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

我个人提倡要快乐阅读。当然这也要有一定的方法,我认为好的方法是,一本好书至少要读两三遍,第一遍看故事情节,第二遍看写作手法、人物怎么塑造,第三遍要把书中的好字好句摘录一点,积累得多了,写作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创作之路其实并不顺利

记者:您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很顺利吗?

沈石溪:并不顺利。当了几年农民后又当学校老师,在随后当老师的三年时间里,为了改变生活,想写稿挣些稿费,就试着写了一些少数民族风情的稿件,但很少发表。好在我没有气馁,持续不断地写。

1975年,我入伍当兵,担任新闻干事,业余时间仍在进行小说创作。到1978年,我创作了第一部动物小说《象群迁移的时候》,这部小说带有军旅色彩,当时写的放炮开山,象群要跑到境外去,哨所接到阻止大象的命令,之后请来了专门喂养大象的老象奴,把象群挡住了。这部一万多字的小说,一年后发表在《儿童文学》上。

1984年,我考进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我们那个班后来出了很多名人,像莫言、李存葆等。班里30多个人有不少是军队子弟,血液里的军人传统浓厚,与他们相比,我觉得写军旅小说不如他们,就更坚定了写动物题材小说的想法。差不多同年,我的第一部动物小说集《第七条猎狗》出版。20世纪90年代是我创作的黄金年代,写了《狼王梦》《猎狐》等作品。《狼王梦》发行量最大,也算是我的代表作之一。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记者:写作方面您有什么秘诀吗?您能给现在的中小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吗?

沈石溪:应该没什么秘诀吧(微笑)。但我觉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句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的建议是,写作要从自己的熟悉生活写起。同时要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留意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我常说的一段话是,鸟靠双翅振动才能起飞,好的文章也要有这样的翅膀,一个是生活积累,文学素养积累,一个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记者:您个人如今喜欢看什么书呢?怎么为自己的创作“补充营养”呢?养小动物吗?最喜欢什么动物呢?

沈石溪:我喜欢看动物行为学方面的书,如劳伦兹的《攻击与人性》《所罗门王的指环》,威尔逊的《社会生物学》等。我在云南时,家里曾养了七条狗、五只猫,后来回到上海后,因家里有了小孙女,暂时就不养动物了。我最喜欢马。我在云南插队时亲手养过三匹马。

记者:您的书都有很高的销量。

沈石溪:我觉得这与老师的推荐分不开,很多老师喜欢我的作品。

记者:您最近有什么打算?继续写动物小说吗?

沈石溪:2015年,我推出了《你一定没听过的神秘动物故事》系列,这两年也一直在尝试奇幻动物小说写作,也把这当成自己创作上的尝试和新挑战。写动物小说多了,很多语言、风格就会重复,我不想重复。我正准备出版一部写狐狸的奇幻动物小说。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