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记者走基层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护工是良心活儿,得有爱心和耐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工是良心活儿,得有爱心和耐心”
——本报记者零距离接触鹰城护工
护工赵艳红(右)通过鼻饲管给病号喂饭
 

开栏的话

讲述鹰城故事,展示鹰城形象,关注普通鹰城人物——本报一线记者近日深入基层采访,为读者带来一组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记者走基层》今起刊出,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王春霞

实习生 郭 晨 文/图

他们不是护士,但拥有一定的护理常识和技能;他们不是病人的家属,却像亲人一样陪护在侧。有人说,他们为病人擦屎倒尿,干的活很低等;而更多的人则说,他们精心照顾患病的老人,是替他们儿女在尽孝。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市场对这个群体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今天,让我们走近一个特殊的群体——医院护工,聆听他们的心声。

“护工是良心活儿,得有爱心和耐心”

赵艳红,43岁,湛河区北渡镇农民,辗转在市区各大医院做护工已4年。记者认识她,缘于今年春节她在市一院陪护孤寡抗战老兵张平座。由于为人热情、干活勤快,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对她印象不错。

7月11日上午9时,拨通赵艳红的电话时,她正在解放军152医院肿瘤科病房陪护一位老人。她说,活儿很多,几乎没有空闲时间。干4年护工,有3年春节都是在医院与病号一起过的。

9点半,记者推开病房门,只见一位花白寸发的“老先生”躺在病床上输液,鼻子里插着胃管,身上盖着薄单子。“这是郭姨,天太热,前几天我把她头发理成短的了。”陪在旁边的赵艳红笑着解释。

郭老太的老伴儿徐老先生坐在旁边一张小床上,笑着站了起来,右侧身子明显不灵便,说是因中风落下了偏瘫。郭老太因为肺癌转移出现吞咽困难,3个多月前住进了这里。徐老先生说:“子女都很孝顺,可工作太忙,都脱不开身,就花钱请了护工。”赵艳红已是请来的第三个护工了,前两个原来是做保姆的,干不了这个,后来就走了,“她比较专业”。

听到夸奖自己,赵艳红笑着说:“谢谢叔的夸奖,这是良心活儿,得有爱心和耐心。”她转身对记者说,接到这单活儿刚满一个月,做的是24小时陪护,“这家人比较好沟通”。

记者注意到,郭老太的右手中握着一个药瓶。赵艳红说:“姨手心老出汗,拿个瓶子,能缓解一些。”

正说着,护士端着盘子进来了。不用护士示意,赵艳红就掀开郭老太下身的单子,配合护士为老太太下身消毒。由于郭老太插有导尿管,为防感染,每天都要消毒。护士走后,赵艳红这样解释。

不一会儿,医生来查房,询问郭老太的血细胞检查指标,赵艳红对答如流。

将近10点,到了该给郭老太喂饭的时间。赵艳红从床头柜里拿出一个粗针管,从盛满稀粥的碗里抽满一管。“姨,吃饭了。”她说着,慢慢地往郭老太的鼻饲管里推送。“老太太只能吃流食,一天要喂6次。这是刚调好的营养粥,里面有蛋白粉和黑芝麻。”赵艳红对记者说。就这样一管一管地喂了十多分钟,喂完又用白开水冲一下鼻饲管。

“这时候才可以休息一下。”赵艳红话音刚落,抬头一看一瓶液体已输完,忙拔下插管换上另一瓶。“做护工,除了负责病人的吃喝拉撒,还要会扣背、吸痰、肢体按摩。”跟记者聊了一会儿后,她将郭老太翻成侧身,开始为老人扣背。“啪啪”的声音挺大,她用手比画着说,这是“空扣”,掌心空出来拍打背部,不疼。

接着,她一边给郭老太按摩腿和脚,一边跟记者聊起这些年做护工的经历。

儿子想看妈妈,要到医院来

赵艳红说,之所以走入护工这一行,与父亲的疾病有关。父亲因患尿毒症做了10年的血液透析,直到两年前去世。她在医院陪护父亲时,认识了一些护工。

4年前,她刚刚与丈夫离婚,第二个孩子归她抚养。她不知道做什么来赚钱养活自己和孩子。这时候,她遇到了带她入行的曹姨。

曹姨是四川人,个头矮小,说话做事干净利索,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做护工。“她是一个老护工,病号家属都排着队找她。我说没啥可干,她就说你干护工吧,现在这块儿很缺人手。”赵艳红说,“我同意之后,她就说,干这一行你得用心,要真心对待病号。”

随后,她跟着曹姨半个月,边看边学,掌握了翻身、扣背、喂饭、吸痰等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巧,然后就上岗了。她记得很清楚,那是2012年的大年初三。“一干就干到了现在,一年中在家的时间加起来只有十天半月,其余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

儿子一直由母亲带着,现在已该上幼儿园大班了。“有时候儿子想我了,我妈就带他到医院来看我。儿子有时打电话会说,妈妈,我想你了,你还在恁家哩?他以为医院就是我的家呢。”说到这里,赵艳红眼睛有些湿润。

护工要照顾病人,还需要与家属沟通,与医生、护士配合。赵艳红深有感触地说:“常常是病号好照顾,与家属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家属通情达理,做起来会得心应手,但有的家属认为付费了,你一分钟都不能歇。”

赵艳红说,她每年平均照顾十多个病号,啥情况都会遇到。她曾经在新城区照顾一个瘫痪老太太,干了5天几乎没合眼,但一分钱也没拿到,家属说她把老太太肩部给按肿了,不给钱。她曾在医院脑外科照顾一个遇车祸的老太太,精心护理一个月,不料最后一天却犯了一个错误。她用毛巾为老太太热敷伤腿,由于水过热,把老太太的腿给烫伤了。幸运的是,家属通情达理,知道她不是故意的,没有为难她,还一分不少地给了她6000元工资。她当时就掉泪了,硬塞回家属1000元,说是给老太太治伤用。至今想起这事,她心里依然很内疚。

带她入行的师傅患肝癌去世

正聊着,经常和她搭班照顾病号的女护工白玉来看她。为了能休息好,有时候护工也会搭班,一个做白班,一个做夜班。

白玉今年46岁,家住市区乐福小区。说起做护工的酸甜苦辣,白玉称:“我曾经伺候过一个糖尿病人,一晚上他把我折腾得无法合眼,能尿几十回。”

“有些人看不起我们,认为给人擦屎倒尿,干的活儿很低等;更多的人则说,你们照顾老人是替他们儿女在尽孝哩。”白玉和赵艳红称。在说到带她们入行的老护工曹姨时,两人感叹:“曹姨是个干净利索的人,可是每次回到家,儿媳妇都要先用刷子在她身上刷一遍,才让她进屋。她辛苦干了一辈子,临死也没能住进自己买的新房子……”

去年,年近七旬的曹姨被查出肝癌晚期,在医院没治疗多长时间就离世了。“这病与她长期做护工有关,长年熬夜,吃不好、睡不好。”赵艳红带着伤感分析着曹姨的病因。

“在医院用护工最多的是脑外科,植物人状态的病号比较多,重病号用护工的时间一般也就十天半月,也有一些用几个月的。”赵艳红说,其实,有时候轻病号还不如重病号好照顾。对于重病号,只要按程序做好一切就好,病号睡着的时候,护工也可以休息一下。而轻病号常伴有烦躁、焦虑等精神上的症状,有时会骂人,不停地要这要那,护工更累。

我市尚无专门的护工中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护工的工资一般按天结算,目前平顶山护工的市场价格是白班(早7点至晚7点)或夜班(晚7点至早7点)100元,全天24小时200元。因此,护工一个月满负荷工作的话,月收入有五六千元。做护工的以女性居多,约占护工总数的80%。从事护工职业的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

人们在医院经常会看到护工找病号的小广告,但赵艳红和白玉说,她们从来不贴小广告,“贴小广告的往往不是干活的,而是赚取介绍费的”。她们经常是通过熟人或者医护人员介绍的方式来接活。

白玉说,她加有一个群,里面大多数是做护工的姐妹们。她们经常互相介绍接活,约定俗成的是,如果介绍成功,给介绍者充几十块钱电话费。目前,市人事劳动部门已经开展针对护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但平顶山还没有专门的护工中心。她正在酝酿成立一个专门提供护工服务的公司。

就在记者采访要结束的时候,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女子敲开病房的门,她是专门来找护工前辈取经的。经询问,这名张姓女子36岁,东北人,几个月前随丈夫来平打工,想做护工。“我挺愿意照顾人的。”快人快语的她对白玉说。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