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傅纪元
本报讯 我省高招录取刚刚开始,市招办昨天公布几大常见的招生诈骗类型,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和识别各类招生信息,通过正确方式、正规渠道获取招生信息,千万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理,盲目相信非法中介,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一:谎称通过“特殊渠道”招生,或冒充军队、高校招办人员行骗。不法分子利用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误导家长,谎称通过“内部指标”保证录取,或摆出“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特殊培养”“机动指标”“国防生”“特长生加分”等名目,骗取钱财。不法分子还会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租用办公地点、考试场地,设立小语种、艺术类提前招生考试现场,伪造高校招生文件、印章,私自组织考试,骗取考试费和录取费。实际上,经教育部批准进行特殊类型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考生均要参加高考并达到规定的分数线,通过填报志愿,经各省级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享受高考加分的考生,须按省级招办规定的程序申请、审核、公示,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可能通过“特别途径”加分。
骗术二:利用公开信息行骗。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不了解熟悉高校招生信息公开渠道,不法分子查询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结果,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收取钱财。
骗术三:利用补录环节行骗。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和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实际上,省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再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骗术四:故意与其他教育形式及非学历教育混淆行骗。一是不法分子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教育,声称只要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名牌院校。二是不法分子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骗术五:伪造录取通知书行骗。对于所谓“招生中介机构”或“招生代理人”给的录取通知书,或是莫名收到某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首先要上网查询,核对真伪,如网上一时查不到,应到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当面咨询或电话查询,以防上当受骗。考生接收录取通知书时无须向任何人或单位缴纳任何费用。
骗术六:“低分高录”“跳挡”录取行骗。招生期间,不法分子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让专科分数线段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向考生家长骗取钱财。
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最新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已于6月3日公开发布,广大考生可登录教育部官方网站查询。此外,考生也可向河南招生考试信息网或河南省招生办公室网站查询核实有关高校信息。在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后,考生可通过省招办网站或市招办一楼咨询大厅核实录取信息。